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

更新时间:2024-02-14 点赞:3668 浏览:1093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是一门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注重积累、培养语感,进展思维,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课程。在学习时夸大对材料进行主观的消化和吸收,更夸大直觉思维和整体思维能力的培养。可见,语感教学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和终纵目标。
什么是语感呢?语感,简言之,即语言感受力。具体而言,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对特定环境中的话语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迅速整体地感知和把握。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否则就会使教学陷入误区,效率不高。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语感摆在语文教学的核心地位。
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我以为,主要应以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吟咏诵读,获得语感

诵读指朗读与背诵。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练习来感知词语的正误,句子的好坏,文气的滞畅,以而达到培养和提高语感能力的目的,才能让学生感受出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如教朱自清的《春》时,教师以布满喜悦和希望的感情基调,以柔柔、缓慢的基本语调进行朗读,在各层次间停顿时力求做到音停意不停,语断情不断,便可将学生带进春天优美的景色中。学生被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所感染,便会忘情地沉浸在文章的优美意境中,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背诵是培养语感的又一重要环节。朱光潜谈到读书时说:“精选几篇经得起推敲的文章作品,把它们读透背熟,真正消化成为自己的营养,这样就会培养起敏锐的语感。”可见没有背诵,就没有积累;没有积累,就没有素材;没有素材难有语感沉淀,所以提倡多背诵。
中学语文教科书上选取了大量中外名篇,对于这些文章,教师在课堂中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指导学生诵读,让他们真切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揣摩文章语气、情感的变化,体味文脉的起伏与贯通,感悟到语言运用的规律,形成灵敏的语感。

二、品味语言,增强语感

教材中那些典范的作品,其语言都是经作者精雕细刻,妙不可言的。教学时要捉住作品中那些重点的、精美的词句作为语感培养点,进行比较、揣摩、欣赏,才能品出语气神韵,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领悟语言运用的规范作用。
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中以春蚕吐丝,烛炬流泪来比喻对爱人的思念以及别离之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把此联与杜牧的“烛炬有心还惜别,流泪到天明”作比较。杜诗中虽也用比拟,但“”二字,已显物是物人是人,仅仅表达的是不忍离别的轻淡惋惜。而李商隐的“蜡炬成灰泪始干”,比喻中寓象征,物我合一,蚕丝即情思,一样的缠绵悠长,烛泪即相思泪,一样的沉痛炽烈,表达的是虽九死犹未悔的刻骨恋情。通过比较,更能感受到李诗比喻的新奇贴切、语言的凝练、感情的深厚。
咬文嚼字,品味语言是语感练习的关键环节。“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含英咀华,潜心涵泳,学生才能深入理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以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三、广泛阅读,增强语感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华夏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前,薄薄的几册语文教材显得多么苍白和渺小,仅靠这几篇教材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形成语感的需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了一定的阅读量,感知文本、理解文本会更轻易,语感增强了,就自然会进入阅读中这种“柳暗花明,怡然心会的境界”。实践也表明:大凡爱看书的学生语感强,体现为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对语言文字的把握非常正确。广泛浏览,转益多师,在自由的阅读中,在反复、大量感受语言材料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会增加知识,开拓视野,丰富语言,增强语感。
书籍如同一座聪明的殿堂,一片思想的森林,包罗万象,藏珍蕴奇。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无论是天文、地理、神话、童话、传奇故事、科幻小说还是历史名著,只要是学生喜欢的有益的读物,就让他们自由去读。

四、抄写、仿写、改写、积累,转化语感

不但要重视常规的“写”,更要重视抄写、仿写和改写,由于它们都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写的重要的环节抄写是让学生把出色的段落、优秀篇章照抄下来,目的是使学生积累知识和写作素材,培养语感增强鉴别力;仿写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艺教学论文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练习策略,它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对那些毫无写作兴趣的学生,仿写就是他们写作的引路人。如学习了《爱莲说》,把有关莲的诗句、文章搜集起来,让他们看看读读学学练练,仿写一篇。改写是让学生把一个好的段落或一篇优秀的作品,在反复阅读欣赏领会的条件下,或局部,或整体地按另外的立意,别样的结构或体裁改写。通过“三写”,不仅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也会推动教学论文客观语言向主观语言的转化。
王尚文先生指出:“语感是语言能力的‘纲’,其他都是‘目’;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纲’,其他都是‘目’。纲举目张;否则,纲既不举,目亦难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语感的培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学富实验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