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与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

更新时间:2024-01-31 点赞:13326 浏览:57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诵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和当代阅读教学中普遍运用的重要方法。诵读在感知言语声音形态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感悟理解,以达到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的目的。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诵读与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问题。第一部分阐述诵读的流变及内涵的辨析。诵读作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孔子《论语·子路》中“诵诗三百,授之以政”到宋代的朱熹集前人读书经验,将诵读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再到夏丐尊、叶圣陶两先生大声疾呼学校的国文教学应当恢复诵读;诵读的内涵也经历了很多变化,从汉以后将它作为一个整体,到朱子的“熟读精思”,再到今人对诵读的诠释,诵读这一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虽经沧桑变化却历久弥新。第二部分阐述诵读对语感培养的意义。形成良好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语感的形成是言语接受者原有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同化与顺应的结果。个体在其学习过程中,不断学习和积累有关语言和言语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与技能渐渐以逻辑的“格”的形式固定下来,并逐渐在头脑中形成语感图式。而语言和言语知识技能的获得,离不开语感实践。汉语作为图形文字具有复杂的视觉形象,且调又分为四声,读来抑扬抑扬|语文教学论文|,以汉字为符号写成的读物可以进行析读、意读、诵读、美读、智读,具有独特的上风。通过诵读可以把文本中看不见的情气、意味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物质形式,在感知言语声音形态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感悟理解。因此,通过诵读能加速书面语的内化,“复活”书面语的生气,提高对言语的敏感性,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提高想象力、概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积淀书面语语感。第三部分阐述诵读的具体实施原则。在实施诵读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诵读与理解、讲解、默读的关系,根据具体情况、不同的课型,诵读、讲解、默读应各有所侧重。其次,在阅读教学的不同阶段,诵读练习的目的、要求应不同;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诵读v;;练也应有不同的要求和指导。第三,在实施诵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诵读训D练,练习的安排要公道,目的要明确,要重视和加强具体的诵读指导。第四,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语文教学是个开放的大体系,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从生活中诵读,不仅要读书,更要读人、读生活、读社会。具体到实施过程中,应实现诵读教学的科学化,做到诵读教学的多用化。可通过初读探寻、整体感知;品读神思、感悟发现:美读想象、体味鉴赏:叙写札记、抒发感受等途径,来具体实施诵读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只有这样,诵读这门古老而又年轻的教学艺术,才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词】:诵读语感阅读教学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6-8英文摘要8-11正文11-31一、诵读的流变及内涵的辨析11-15(一)、诵读的历史回顾11-13(二)、诵读概念内涵的辨析13-15二、诵读对语感培养的意义15-24(一)、语感的含义以及形成机制15-181、语感的含义15-162、汉语语感形成的上风16-183、语感的形成机制18(二)、语感形成的原理及诵读对其形成的意义18-24三、诵读的原则与语感教学练习模式24-31(一)、诵读的原则24-261、诵读与理解、讲解、默读24-252、不同的诵读层次与目的、要求25-263、诵读练习与指导264、诵读与广泛阅读26(二)、语感教学练习模式26-311、初读探寻整体感知26-272、品读深思感悟发现27-283、美读想象体味鉴赏28-304、叙写札记抒发感受30-31结束语31-32注释32-33参考文献33-34后记3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