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

更新时间:2024-04-13 点赞:30643 浏览:14307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学生的语感如何,直接影响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影响其语言能力的进展。语感如此重要,所以,每一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感练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于读,在读中培养学生语感。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感受。

一、情境朗读,激发语感

语感是体现感情的、理性的、相统一的一种悟性。教学时,是创设某种情境,激发学生感情,再进行感情的指导与练习。如执教《雪孩子》一文,教师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讨,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努力创设一种、同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对雪孩子舍己救人的精神给予肯定,对这种行为表示赞赏,因此才会体验到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后的兴奋心情;而以另一角度,学生们也体验到了生命的宝贵,才感悟到小白兔失去雪孩子后的悲伤之情。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朗读练习要努力使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在儿童的心中活起来,心中有了形象,朗读时才能再现文中的情景。朗读不仅要眼看口读,还要耳听脑想,努力再现课文所表达的情境,在读中形成具体的形象来激发学生的语感。这样,学生朗读的过程也就是语感天生的过程。

二、比较朗读,感受语感

语句之间的比较朗读,最能显示作者用词正确、句式选择的妙处,是培养语感的又一途径。如教学《美丽的公鸡》一课时,我深深感受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的,我们引导他们走多远,他们就能走多远,甚至走得更远。《美丽的公鸡》通过一篇布满趣味的童话故事,向我们阐述了一个深刻道理——美不美不光看外表,要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文中动物形象鲜活,布满个性:骄傲的公鸡、勤劳的蜜蜂、青蛙,还有充当智者的老马。生动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面对这样的课文,很多老师都会采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教学,往往让学生读一读、演一演、议一议。学生在看似热热闹闹的课堂中,收获甚微。我在反复研读后,决定打破常规,通过几次比较朗读,引导学生读书、思索层层深入,让低年级的“读”变得更有价值。
课文中公鸡的语言简洁而生动,体现出一只傲慢无理的公鸡形象,这是感受公鸡特点的关键。我捉住语言引导学生删减词语比较朗读,感悟人物形象。
师:一起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公鸡来到了什么地方,与谁比美?
生:公鸡来到大树下和小蜜蜂比美。
师:那你读一读公鸡的话。
生读。
师:我也来读一读,你们听一听有什么不一样:啄木鸟,咱们俩比一比,到底谁美?
生:老师读的没有“长嘴巴”
师:大家都读一读,看这二句话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啄木鸟,咱们俩比一比,到底谁美?
长嘴巴的啄木鸟,咱们俩比一比,到底谁美?
生:用上“长嘴巴”这是公鸡在取笑啄木鸟。以为啄木鸟没有他美丽,嘴巴长得长,很不好看,所以嘲笑啄木鸟,对它很不礼貌。
师:谁再来读读公鸡的话,要读出公鸡嘲笑啄木鸟的语气。
生再读。
师:像这样的描写课文里还有你们找一找,读一读。
生读。
师:你们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公鸡?
生:骄傲的公鸡
生:没有礼貌的公鸡
生:不尊重别人的公鸡
在充分的朗读之后,每一个孩子对课文、对人物都有了深刻的熟悉,同时我也渗透了这种前后比较、捉住关键语句中的关键词语的读书策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我们知道《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想像朗读,培养语感

在朗读时,教师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边读边想的习惯,朱熹说过:“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者要沉浸在作品中,深入品味,关键词语,细细推敲语气的变化,领会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出作品深藏的意蕴和情感。把概念化的词语化解为他们能闻能睹,可感可触的形象时,这些文字才能被他们真正接纳,深刻地留有着记忆的深处。
如读《在大海中永生》一文,逝世后,要求不留骨灰,而将之撒向大海,在大海中永生。启发学一边想边读:飞机载着的骨灰为什么要在首都上空绕一周,飞向祖国的大海;大海“呜咽”什么;在涛声中人们听到什么。以而引导续完生想像读出的高贵品质。再如执教《登鹳雀楼》一文时,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运用多种电教手段启发学生展开想像,丰富言语表达,感受意境。教者先是出示画面,让学生说说所见景物。有的学生说看到了一轮红红的太阳,有的说看到了连绵起伏的群山,有的说看到了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接着教师声情并茂地引读,放活动的影像片断,启发学生想像这些景物的动态变化。学生想像的意境有声有色,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有的人似乎看到了天边有一轮太阳,正紧依着山慢慢地往着落。有的人看到的是红红的太阳,远处的青山一座接一座。有的人看到黄河的水波浪滔天,流向大海。还有的人似乎听到了黄河的水咆哮着奔向大海。这样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像能力,更有利于诱发学生的语感。在此基础上,对整段文字进行反复感情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语感。

四、反复诵读,提升语感

古人早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有人也说过:“语言不即是言语”,“言语比语言的材料(词汇、语法)丰富得多”。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受到朗读对培养学生语感的作用确实是很大的。朗读能够使眼、口、耳、脑等多器官并用的培养语感。动用的器官越多,效果就越好。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阅读教学法中,就是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对文中感情表达丰富的句段,让学生反复诵读,并在诵读中仔细品味句子语调、节奏的变化,使学生入情入境,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进而生发强烈的语感。特别是对文中包含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思的句子,更应该夸大在反复的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如教学《小小的书橱》一文第四小节时,我先指导学生理解“沉思”、“幻想”、“欢快”、“忧伤”的意思。然后,结合诗歌的韵律特点和“时而……时而……”句式的语法知识指导学生朗读的韵律和节奏。在此基础上,采用同桌对读、男女对读、小组齐读等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反复诵读,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深化诗文表达的感情体验,感受作者读书如痴如醉的程度和读书的乐趣,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