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语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感”

更新时间:2024-01-25 点赞:6164 浏览:1658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教学中的“语感”,主要是指阅读课文时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从表面看,语感的对象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符号,在它的背后,有着丰富的意象,深厚的情感。显然,语感的对象实际上是蕴涵在语言文字中的情和意。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如何具体地进行语感训练呢?

一、积累知识,提高感悟

语言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符号体系,因此,阅读者需要具备系列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对文字的社会功能、汉字的字形、词汇的构成、短语的组合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还缺乏敏锐的语言感受力,所以培养语感首先要从字词积累着手。
目前,初中生积累字词大多依靠字典或词典,或在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得。然而,说话者、写作者并不一定完全依靠语言的规则,只是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通过一种流动、可变的,具有个人色彩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要理解其中的内韵,必须有相应的语言文字知识的积累。例如,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中,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几个意象,表达了“断肠人”的飘零、孤寂和他的惆怅之情。如果没有积累知识,学生能够把这几个意象中蕴含的情感表达出来吗?当然不可能的,那需要直觉和经验的密切结合。一般说来,语文学习的经验越丰富,对语文知识理解得越透彻,就越容易对语文中的现象与问题产生直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字词感受力,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二、引导比较,揣摩蕴含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的多种意味包含在语音的高低快慢强弱之中,若不通过多读、熟读、朗读无以全面把握。如果朗读时仅是简单地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就无法体会作者的感情,也就不能深入理解文意。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是积累语感的最佳方式,只要反复诵读就能体会出文章的意蕴美、节奏美、气势美,就能让学生真正感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气象万千,就能让学生从感性上、从整体上去认识,对材料进行主观的消化吸收,不知不觉间诵读的已经是自己的东西了。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描写雪后的山景:“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对于这样优美的句子,要让学生反复诵读,有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逐步感受语言内涵和文章韵味,领略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同时也能受到美的熏陶。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许多老师比较重视“讲”,认为学生自己看犹如大海捞针,不着边际,不如自己多讲些,能抓住重点,应付好考试。古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把文章的层次、段意、主旨、写作特色诸结论告诉学生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应重视培养语感,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因此,与其多讲,不如授之以法,让学生多读多念,自己从朗读中去体会,去领悟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无尽魅力,从而引导学生玩味语言,培养和增强语感能力。

三、指导诵读,感知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想要培养良好的语感素质,除了引导他们自觉感知客观社会言语对象,丰富语感素质的感性因素外,主要的途径是学校的语文课的教学,良好的语感素质必须以相应的教学形式加以保证,才能得以有效培养。因此,要使学生形成语感,必须加强阅读。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和形式的感知,把优美的课本言语转化为学生的语感素质。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主要写了父亲在火车站送“我”的事,文章描写送别的场面,作者抓住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一系列动作,教师可以利用磁带或自己的朗读这些段落,让学生在听读、想象、感悟、品味,教师点拨:“蹒跚”、“探”、“攀”、“缩”想象出父亲的极度不便,而能表达出父亲蕴含的深爱。通过抓重点词句的品味训练,让学生既明白语意,也领悟语言的情味,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摘自:毕业论文怎么写www.618jyw.com
的语感。再如,杜甫《春夜喜雨》通过写春雨滋润万物的美景,抒发自己的喜悦、赞美之情。全诗扣住“好”和“喜”,写得充分、具体,说明诗人和农民一样盼雨心切,喜雨降临,体现诗人与农民同样忧乐的美好感情。正如朱熹所言,阅读要“涵咏”,要有强烈的作者、读者的角色意识,沉浸在生动具体的言语情景中,使语感培养得到良好的收效。

四、启迪想象,领会意境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诱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特定意境中,那么,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必定是真切自然。怎样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意境呢?请看一下我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董存瑞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联系他高喊的内容,想象一下他望见了什么?
生:他望见了暗堡被炸毁了,望见战士们冲上来,望见了隆化城上空飘扬着鲜艳的红旗。
师:说得好!同学们通过想象,体会到了英雄的内心世界。正是千千万万个董存瑞式的英雄,冲锋陷阵,不惜牺牲,才换来了今天美好的生活……
从我的一个教学片段可以看出,教师通过启迪想象,引导学生走进课文,使他们体验到英雄的情怀,受到了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可以说,如果不启迪学生想象,引导他们领会意境,那么,语言文字就只能是抽象的符号,哪里谈得上进行语感训练呢?

五、调动积累,体味感情

语感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如果缺少生活经验或不将它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就不容易获得语感。我们知道,虽然语言文字表达的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但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相通的。教师应抓住这个连接点,启发学生调动生活经验的积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使他们能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扎扎实实地体味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感情。
《手术台就是阵地》最后有这样一句话:“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对这句话,一些学生往往不注意,一读而过。我就抓住这个容易被忽略的一句话,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具体的语感训练。我首先让学生算一下69个小时相当于几天几夜,然后这样启发学生: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学完一堂课后有什么感想?你能三天三夜不休息吗?为什么?大家体会体会,白求恩大夫在极端危险的环境中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这样调动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让学生的心很快就被白求恩大夫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工作岗位的崇高品质深深打动了。如此教学,既保证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深度,又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
所以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听、说、读、写活动,提升学生的自我素质和文化素养。事实上,学生的文化素养越高,知识体系越广博,他们理解言语作品的思想内涵的理解能力就越强,他们语感形成能力也就越强。
六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要保证课外阅读的顺利开展,必须得到各方面的积极配合,除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语文教师的认真指导外,还必须有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如: 向学生推荐、介绍图书,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班级设立图书角,鼓励学生踊跃将自己读过的好书捐献给图书角,并向同学推介自己的图书。教室应经常保持整洁、宁静,洋溢着书香,吸引学生前去采集知识的花蜜。学生课外阅读的成功与否,还直接取决家长。因此,开展课外阅读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我,本班语文教师在开展活动前,就充分利用家长会、家访等有效手段,将课外阅读的意义、作用,乃至书目等同家长广泛协商,以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与配合。
总之,语感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它绝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运用,语感虽然具有一定的不可捉摸性,但绝不是不可知的东西,它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而获得。我想,只要我们在语感教学这片肥沃的荒原中辛勤耕耘,就一定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