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学生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思维习惯

更新时间:2024-03-25 点赞:6864 浏览:1783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一直是困扰我们语文教师的最为棘手的问题。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①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基础。②把“教师的问题”转变为“学生的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重要途径。③丰富多样的解疑方式,是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
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一直是困扰我们语文教师的最为棘手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呢?结合本人平时的实践,下面谈一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基础

1.1 把学生当朋友。现在的青少年学生,生性活泼,充满朝气,个性凸显,思维敏捷,但同时叛逆性极强,在交往和合作中体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和意愿倾向,这种个人情感的倾向性在与教师交往的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他们往往喜欢和具有亲和力的教师接触,更愿意与活泼、幽默,能把自己当朋友的教师合作、交流、互动。我们教师只有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圣框,放下身子与学生交朋友,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那道“心坎”,学生才能够放下心理包袱,放开胆量轻松地参与到教师设计的一切思维活动中来。
1.2 把学生当主人。传统的课堂都是我们教师充当主演,不少教师满堂课都在讲解,使学生很少有读、写、思和讲的训练机会。而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当作毫无意义的听众和看客。这样的做法,怎么能使学生具备思维的能力呢?肯定不会。要想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我们必须改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提供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只充当导游或导演,我想,学生的思维一定会被激活起来的。

2.把“教师的问题”转变为“学生的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重要途径

我们很多教师平常的教学模式大多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怎么问,学生怎么答。这样的教学模式看起来中规中矩,顺理成章,无可挑剔。一细想,难免露出破绽:教师设计的问题在学生的心里是无底的,课堂中一旦面对教师提出或出示的问题,学生难免有突如其来的感觉。要在短时间内通过不太熟悉的文本来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难度很大,这就是我们平常提问题学生很难回答或回答不出的原因。如果教师只是教参与学生之间的二道贩子,优秀教案的传声筒,那么场面就会更加糟糕。因为教师对教材(即文本)研究不透,对问题的提示、点拨肯定不到位,甚至没有提示,学生只有鸦雀无声了。教师赖不住课堂的沉默,只好自问自答,自言自语地说出了答案。以这样的教学方式来谈学生的思维,那只是一句空话。要想改变这种现状,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积极思考,形成思维的习惯,必须把“教师的问题”转化为“学生的问题”。即实施“话语权的改变”,也就是说学会让学生自己提问。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阅读教学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学起于思,缘于疑。”质疑问难,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始”进行预习后质疑,“课中”进行深入性质疑,“课后”进行延伸性质疑。比如“课始”质疑,这就对学生的预习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只是解决生字词的事情了。学生必须深入文本,从字词的妙用,句子的修辞,句段的理解到文章的语言、手法、感情等不同的角度探究文本内容,体会理解的,找出未知的。把未知的疑惑在“课始”时提出来,让大家共同分析、讨论、解答。当学生疑难问题解决时,就会产生未知后的满足感,以此推动他们不断地发现问题,时常保持思维的积极状态。这样,不管是课前,还是课中,学生的思维闸门就被打开了,学生就会主动地参与每一个环节的思维活动,学生思维的习惯就会逐步形成。
当然,在实施“教师的问题”向“学生的问题”的转换时,学生开始可能不太敢大胆地质疑,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适时给予指导和肯定。即使提出一些不太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也要肯定其质疑的勇气,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适应,相信会有更多的同学参与质疑的队伍,提出许多高质量的问题。本人在平时的教学中,也经常运用“课始质疑”的方法,效果也不错。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一文时,学生经过预习提出了这些问题:①文章的题目是《我的母亲》,可为什么开头前几段内容都与题目无关?②母亲在我犯错惩罚我时为什么要在夜深人静时,还不许我哭出声?③第二段中“居然”一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态?④第16页第五自然段中:“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这种做法是不是有点不尊重人呢?⑤母亲以哭的方式来化解家庭的矛盾,这说明了什么?⑥第四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⑦最后一段中的三个“如果”有何作用?⑧怎样理解“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这句话?……你看,这些角度不同、新颖的质疑,就是课前预习积极思维的结果,这些问题,也为课中的解答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3.丰富多样的解疑方式,是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有效手段

与质疑问难相对应的是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是在教师的点拨、提示下探寻答案;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质疑解疑;还可以把学生临时分成若干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质疑解疑,本小组成员解答时,其他同学可以互相补充。后两种方式最能激起学生思维的,因为这样的方式能有效地激发认知冲突,再者,处于这样年龄段的中学生好奇心和表现欲都很强,他们都想通过自己的思维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他人的认可和一种成就感,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特别是小组间的质疑解疑,解答不完整或答题思路中断时,还有同组的同学帮忙解答,这给后进生答题解除了后顾之忧,从另一个层面调动了后进生主动参与思维的积极性,这也是从整体上为培养学生思维的习惯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教师对于学生口头或书面做出的各种答案,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充分肯定。即使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闹出笑话,教师也应及时对该生积极勇于答题的精神予以肯定,同时应批评和引导那些取笑别人的学生。不要在第一次发言时就扼杀他们思维的兴趣。此外,语文教学中有许多问题客观上就存在不同的答案。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一题多问,一问多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而不要以源于:论文格式字体www.618jyw.com
所谓的“标准答案”给予否定,这将会打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是非常不利的。
还须强调的是,“让学生自己质疑解疑”并不是任由学生去掌控课堂,教师要适时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要充分当好导演。根据学生与教学的需要,教师有时可以“隔岸观火”,充当评委;有时可以自己“捎进去”,通过有效的提问,与学生互动。一句话,教师要适时的调控好课堂的局面和节奏,让教学能有序地进行,正常地开展。
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日的造就,而是长期有目的、有计划训练的结果。同行们只要有兴趣,大胆地去尝试,相信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