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之我见

更新时间:2024-03-16 点赞:11174 浏览:4624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四、在推敲品析文章中培养语感。

推敲重要词句是培养语感的关键环节。语感培养的关键是“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作用和情味”。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捕捉文章的语感点,而语感点是一篇文章的精华,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因此,语感练习一定牢牢捉住语感点,指导学生反复推敲词语、句子,让学生学会如何具体品味语言。如小学语文第六册《荷花》一文第二自然段中,“冒”字就是语感点,这个“冒”字用点得太神奇了,让学生反复地诵读品味,感受到“冒”字的恰当好处。读这个“冒”字,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池的白荷花在碧绿的叶子上,兴致勃勃、迫不及待地以荷叶间钻出来,长出来,挤出来。
语感是一种语言感受经验,是在语言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了进展起来的,只有通过长期的语言实践,学生才能逐步形成和进展语感。如上所述,在抓语感点练习的时候,其练习策略很多,其一是比较,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发现课文中有些词语固然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不难理解,但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教师可通过减一减、换一换、调一调、加一加等形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推敲。如小学语文第六册《翠鸟》文章中“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这句话中“蹬”字是一个亮点,可以让学生思索:这里的“蹬”跟哪些词相近,换上“离”、“跳”读一读哪个词最好?学生都以为“蹬”用得太好了,可以看出翠鸟眼睛锐利,飞行速度疾快。其二是想象。练习、感悟语句的意境离不开具体生动的想象,因而,教师应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想象,达到“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的境地,让学生在心中产生“内心视像”,感悟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如小学语文第五册《山里的孩子》一文描述了山里的孩子健壮,结实,热情好客,布满幻想这些特点,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捉住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启发学生想象,感悟课文描写的意境,以中培养语感。其三是在品尝中体验语感,欣赏文章的词句,出色的段落,欣赏语言的语调、语韵、语味。如学习小学语文第四册《分歧群的小蝌蚪》一课时,在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读课文描写了小蝌蚪分歧群的句子,边拿失事先准备好的“小蝌蚪”加入图片,用铅笔代表细树枝,学着永明他们的样子演一演,然后引导学生自找合作演示,并要求边演边说,最后让两名学生上台边说边演示,以而学生理解了“小心地”、“拨”的意思,培养了语感。

五、在语言实践中培养语感

“要能游泳,必须下水”。学生在阅读中习得的语感,只有在更多的语言实践中运用,才能使语感不断强化。
1.口语强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通过引导学生参加朗读、说话、演讲,或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转述等,使学生深化感悟。
2.书写强化。在学生读懂、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扩写、缩写、仿写、改写、写读后感等,读写结合,升华感悟。
3.拓展阅读教学的空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10]五彩缤纷的生活是语言的源头活水,又是运用语言的广阔沃土。因此,要扩大学生语言活动范围,教师就要注重课内外相结合,把生活当作语言的大教材,立足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把学办事、学交往、学合作、学做人与运用语言,提高听、说、读、写实践能力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开辟一片内化语言积累的崭新天地,就能使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跃上一个新台阶。
每一种能力的获得,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而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的实践,语感的培养同样如此。因此,教师要安排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以而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
以上先容了我对于语感培养的一些看法,以及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当然,培养语感是一个长期有意识的、科学的练习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采取适当的策略对学生进行不中断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对祖国的语言有较高的领悟能力和驾驭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熟悉水平,增加他们的生活积累。
参考文献:
[1]夏丏尊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
[2]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4]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5]吕淑湘.论语文教学.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6]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7]给教师的倡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8]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9]语感练习的思索和作法.语文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9.
[10]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