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语文教学主心骨”漫谈之三:教课文,怎样设计教学主线?

更新时间:2024-01-27 点赞:9204 浏览:2719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课文,怎样设计教学主线?这是当前很多年轻教师觉得困惑的一个不足。本文想就这个不足说一些看法。
教学主线设计是语文教学观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语文教学观,就会设计什么样的教学主线。有的教师以为,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把一篇篇课文的内容弄懂、背熟就行了,于是便以理解课文内容作为教学主线。这样,教《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类与地理知识相关的课文,就教成了地理课;教育《我是什么》这类与自然常识相关的课文,就教成了科常课;教《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类与物理知识相关的课文,就教成了物理课。这样设计教学主线,丢掉了语文教学的主心骨,专为他人作嫁衣裳,是一种“不务正业”的体现,显然是不足取的。还有的教师以为,语文教学是一种情感教育,语文教材的课文大都情感丰富,因此主张以情感体验作为教学主线。这样,教《地震中的父与子》《桥》等课文,便把体验人物的情感和品德作为教学重点和主线,课始、课中、课尾不断补充煽情的课外资料,而语文能力的培养则处于陪衬的位置。这样设计教学主线,得“意”不得“言”,或日重得“意”轻得“言”,语文课类似思品课,同样是不妥当的。
语文教学,是以培养语文能力为己任、独任的课程。让学生会识字写字、会读书、会作文、会说话,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是教学一篇课文的核心价值所在。捉住了这个根本和核心,语文教学才能回归本色。才谈得上成败得失。才谈得上提高效率,才谈得上渗透人文教育;离开了这个根本和核心,语文教学就会变质变味,一切细节探讨都会成为空中楼阁。所以设计教学主线,一定要牢牢把握培养语文能力这个根本和核心(具体论述,请参见“漫谈之一”)。
设计教学主线的一般对策
那么,教课文,怎样围绕培养语文能力这个根本和核心来设计教学主线呢?下面提供若干对策供老师们参考。

一、要围绕重点目标设计教学主线

教任何一篇课文,首先要通过反复钻研揣摩,以培养语文能力的角度人手,找准重点目标。找准重点目标,有四条思路:一是课标的年段目标,二是教材的编辑意图,三是课文自身的特点,四是学生的实际。要以以上四个方面作综合思索,确定每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一课时以确定一个重点目标为宜,兼顾一般目标。正确地确定重点目标,是教好一篇课文的基础和条件(具体论述,请参见“漫谈之二”)。
确定重点目标之后,就要围绕重点目标设计教学主线。主线与重点应保持一致,不可脱节。所谓教学主线,也可以理解为教学的几个基本环节。一般说来,一课时的教学会有3——5个基本环节,每个环节都应尽可能围绕同一个重点目标运行。这样设计,教学才是有效的、高效的。
不少教师教课文,常常就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出若干不足来构思教学主线。教育《我是什么》(二年级)一课的一二段(一般安排为一课时),教师常常会提出以下一些不足:我开始变成了什么(“汽”)?接着又变成了什么(“云”)?后来又变成了什么(“雨”)?再后又变成了什么(“雹子”)?最后变成了什么(“雪”)?由这样五问构成一条教学主线,时而问答,时而朗读,时而看课件,时而联系一两个词语。一堂课下来,学生除了对水的变化有一些印象之外。其余可能什么印象都没有。究其理由,是一味以内容理解上设计教学主线,而没有以培养语文能力的角度设计教学主线。假如我们换一种思路,把“抓重点词语学习课文”作为教学主线,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了。围绕这条教学主线,可设计以下环节:(一)默读课文一、二段,“圈”出课文中的“变”字(文中除总起句之外,还有四个“变”字,每个“变”字表明了水的一种变化),要舍得给时间让学生去“圈”,这个“圈”的过程,就是专心读书的过程,就是找文章线索的过程。在“圈”中,同桌可以交流,互相印证。(二)用横线“划”出水变成了什么的词语(“汽”“云”“雨”“雹子”“雪”)。学生开始不一定划得正确,这正是需要教师指点的地方(其时,只要找准打引号的几个词语即可,也不难)。这个“划”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专心读书的过程。(三)把划出的词语“连”起来,画一张水的变化图(允很多种形式)。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水到渠成。(四)反复朗诵课文(这一环节也可放在开头)。这样围绕抓重点词语设计教学主线。可以一举数得:一是初步学习怎样捉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自己读懂文章内容。这固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会的,然而历练多了,就会自己读书了,这是最重要的收获。二是初步学习理清文章的线索。读文章学会抓线索,以后写文章也会想到应先理清线索,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三是学习的主动性强,学生在专心读书、思索、探究,比起一味的问答效果要好得多。四是明白了水的变化过程。这个变化过程是学生自己找出来的,比起老师问出来的印象要深刻得多。这样教,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收获又是多元的,何乐而不为?这样教,在起始阶段比一问一答,学习的难度可能大一些,但效果远非简单的一问一答可比。

二、要形成科学有序的练习过程

教学主线的设计,要做到科学有序。所谓科学有序,是指教学主线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语文教学固有的特点,同时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作长期探讨。下面提供一些思路供老师们思索。
举一反三。举一反三是设计教学主线的常用思路。不少课文如《小蝌蚪找妈妈》《以现在开始》,都有反复的特点。教师可重点引导学生学一段,归纳学法,然后学生自主学习其他各段。又如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教师可示范教一两个词句,归纳学法,然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其他词句自觉自悟。
举三归一。举三归一,是一种归纳式的教学策略。巩固旧知可用举一反三,学习新知识可用举三归一。举三,即举若干同类实例,然后小结归一。如教《草船借箭》,把教学重点目标定为“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第二课时),那就可以这样设计教学主线:先探讨诸葛亮的特点——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再探讨周瑜的特点——妒忌小气;再探讨鲁肃、曹操的特点——前者忠厚,后者多疑;最后归一——写人要捉住人物的特点。
逐步升级。逐步升级,是一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设计思路。如教低年级的某些课文,可考虑安排一课时专门进行朗读练习,分层次提出朗读要求:第一步做到“正确”,第二步做到“流利”,第三步做到“有感情”。再如中年级的默读发问,也可以逐步升级设计教学主线:第一步,就课题提出疑问;第二步,就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提出疑问;第三步,就全文提出有思索价值的不足。这样质疑、解疑来设计教学主线,并逐步提升质疑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问能力。
以新联旧。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学的课文逐步增加,具有相同特点的课文多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