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图式浅谈文化图式论述观照下翻译教学

更新时间:2024-09-15 点赞:22376 浏览:974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翻译实践证明,译者的文化图式越丰富,就越能准确地传达出文本的文化内涵。在翻译教学中恰当地树立和运用文化图式,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真正实现跨文化交流与传播。
【关键词】文化 文化图式 翻译教学
文化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是认知心理学中用来解释理解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模式。图式(schema) 的概念是德国哲摘自: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学家康德(Kant)首先提出来的。他强调图式就其本身而言, 任何时候都只是想象力的产物。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 D. E. Rumelhart)作了大量研究,认为图式理论是以等级层次储存于长时记忆中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构成认知能力的“建筑组块”。而英国经验主义心理学家Bartlett在其著作Remembering一书中将图式定义为 “过去反应或过去经验的一种积极组织, 是一种知识结构”。图式是人们头脑中的先存知识(existing knowledge)或称背景知识储存于人脑中的知识结构(knowledge structure)[3]。这种储存不是事实、经验简单的罗列和堆砌, 而是围绕不同的事物和情景形成有序的知识系统。人们在理解输入的新信息时,需要把输入的信息与已知信息 (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对新输入信息的解码、编码都依赖于人脑中已存的图式、框架或网络,输入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匹配, 图式才能起作用,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
图式可以分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文化图式可以归属于内容图式。文化图式是指以文化背景知识为基础形成的图式,它通过一种知识组织模式把人类先前的知识储存在大脑之中,是储存文化知识的信息包。文化图式也可以理解为文本以外的文化知识,包括风土人情习俗民俗等内容建立起来的知识结构[4],它在正确理解、准确翻译文本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化图式的类型及翻译方法
英汉语言产生于不同的文化环境,所承载的文化也不同,在表达方式上有不少差异。不同社会的成员受不同文化传统、社会背景、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的影响,就会形成不同文化图式。在翻译中译者能否正确理解和接收原文的意图信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是否存在相关的文化图式。如果译者头脑中有原文相关的文化图式并且被成功地激活,就会将文化图式进行成功传译。所以,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考虑翻译文本的结构及语法,而更多地应该考虑文本当中所蕴涵的文化背景。根据文化图式在跨文化交际和翻译过程中的表现及影响,一般可分为三类,即图式重合、图式冲突和图式缺省。针对不同文化图式,可以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即完全对应、交叉整合和零对应译法[5]。
1.图式重合与完全对等译法。图式重合指的是形成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图式在相互理解过程中的一一对应关系。人类具有通性,各种文化有相似或共同之处。这些相似性或共同性在语言中必然会有所体现[6]。同一事物有可能激起不同文化交际者的相同反应。在中英两种文化中,有许多基于图式重合表达,在翻译时译者可以在目的语中找到相对应的文化图式, 进行对等翻译。例如:Still water runs deep(静水流深)、Practice makes perfect(实践出真知)、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失败是成功之母)、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众人拾柴火焰高)、Walls he ears(隔墙有耳)等。
2.图式冲突与交叉整合译法。图式冲突指在源语和目的语中相同的文化内涵却表现为不同的文化图式。图式冲突一般是由于各民族不同的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道德所造成的。在翻译时,需要译者用目的语中现有的能表达出源语所承载信息的不同文化图式来翻译源语中的文化图式。例如: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Little bird told me so(道听途说)、as deep as a well(虚怀若谷)、paint the lily(画蛇添足),Among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no oke without fire(无风不起浪)等。
3.图式缺省与零对应译法。图式缺省指在一种文化中常见的现象在另一文化背景中却不存在, 生活在一种文化中的成员难以建构其他文化的相关图式,这就造成了图式缺省。图式缺省使人们无法建立起语言符号之间的联想,从而导致交流困难。图式缺省的情况下可采用零对应译法,指在目的语中创建新的文化图式来翻译源语所蕴涵的文化图式的翻译方法。翻译时可采用直译加注释、音译加注释或释意法。例如:百步穿杨(To shoot an arrow through a willow leaf at the distance of 100 steps; Note: The allusion goes back to Yang Youji, an excellent shooter in the Zhou Dynasty, who could shoot an arrow at a willow leaf one hundred steps away and never missed the target.)、气功(Qi gong, a system of deep breathing exercises)、太极拳(Tai jiquan, a ki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hadow boxing)、pumpkin -eater(养不起老婆的人)、waterloo(惨败)。
文化图式观照下的翻译教学策略
翻译的最终目的不是语际的转换而是两种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丰富。因此我们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强烈的文化图式概念, 不但要注意语言知识和翻译技巧的讲授, 更要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播。笔者基于上述文化图式的三种类型和翻译方法,提出相应的翻译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两种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及文化翻译意识。 1.选用注重文化图式的翻译教材和练习资料。首先表现在翻译教材内容的选择上。翻译不仅需要较高的中英文水平,广泛涉及各门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不同文化间的语言转换。因此,对教材的选择要特别注重文化图式——包括文化的定义与内涵,文化、语言与翻译的关系,英汉文化差异及其翻译对策等内容;既有单句译例又有篇章翻译和各类文体翻译的内容,既有正面的技巧讲述又有译文错误分析、译文对比赏析等内容。同时应以文化双向交流为主线,将其贯穿整个翻译教材。在译例的选用中应不忘传达文化信息,使学生在掌握两种语言、翻译技巧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和差异。
除此之外, 翻译教师在布置课外练习时,翻译材料范围应涉及文化图式的各个领域和层面,例如自然环境、历史渊源、风土人情、传统习惯、宗教信仰、文化心态、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一方面要让学生使用讲授过的技巧, 另一方面要牢记翻译的最终目的是要调动并提高译者对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理解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移植文化图式的意识。著名翻译家Nida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任何文本的意义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一个相应的文化,词语意义最终也只能在其相应的文化中找到。文化的不同几乎很自然地体现在语言上的不相同”[7]。在翻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文化冲突或者文化缺省的问题,即在目的语文化中存在不同的文化图式或找不到对应的文化图式,这时候就需要指导学生在了解文化图式差异的基础上,发挥移植文化图式的意识。文化移植是指把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意象以其本来面目移植到另一个民族的文化空缺里。它不仅能把一种文化和语言中的信息以原有的形式贡献给另一种文化及语言,使该民族能够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异族文化,同时也给该民族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不仅丰富和发展了该民族的文化内涵和意蕴,而且也给它输入了新的语言表达形式,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两种民族文化的相融性。
3.提高学生的本土文化修养。民族语言代表了一种“本土生活方式”,而代表本土生活方式的母语,相对于只有“外语”才能进行的思维活动,往往更能赋予个人以某种思想的力量,不管他如何粗糙或者微妙;此外,母语因为在心理上更为接近,它也是民族国家最为广泛文化群体的表达工具[8]。做翻译时,译者置身多元文化和多语种间,文化与语言相互影响,不同的文化形态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互动过程中,要客观学习新知识,积极引进学习先进的外来文化成分,利用外来文化中的先进文明成果。但同时,还要沉淀积累较高的本土文化修养。在某种意义上,对本土文化的理解程度决定了一个译者对源语文化内涵的阐释程度。文化图式观照下的翻译教学应该是目的语文化和本土文化并重的教学。翻译教学应改变现状,在内容设置和课程安排上也将本土文化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翻译教师应提高自身文化图式意识,除培养学生翻译技巧外还应引导学生培养独立的知识构建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职业思辨能力。
结 论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码,同时也是文化的传真。在源于:毕业论文总结www.618jyw.com
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把语言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准确无误地翻译出来是不容易的。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具备文化图式意识,针对不同的文化图式类型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使原文的文化内涵得以最大程度重现。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考虑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理解源语和目的语的文化图式之间的关系,是对应、冲突还是缺省,并教会学生采用相应的翻译方法。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练就对文化图式的敏感性,怀揣文化移植意识,具备较高的本土文化修养,从而实现真正的跨文化翻译。
参考文献:
康德.邓晓芒译.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Rumelhart D.E. Schemata: The Building Blocks of Cognition[A]. In Spro, R.J. Bruce, B.C.&Brewer, W.E(EDs.), Theoretical Issu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C]. Hillsdale, NJ: Erlbaum, 1980.
[3]Bartlett, F.C. Remember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4]George Yule. Pragmatic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刘明东.文化图式的可译性及其实现手段[J].中国翻译, 2003,(2).
[6]王治奎.大学英汉翻译教程[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7]Nida Eugen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8]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1.
作者单位:西安翻译学院外国语学院 陕西西安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