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论述与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更新时间:2024-01-21 点赞:4471 浏览:1399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带着自己的思维方式、灵感、兴致介入课堂活动的,以而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因而就具有了天生性。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开放式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阅读过程中的学生即兴创造,这是一种偶然出现的在复杂微妙的情境中迅速天生的教学事件,它是一种独特的课程资源。教师假如善于挖掘天生的可利用的课堂教学事件,巧妙利用这些动态资源,就会促成我们的课堂呈现给人更多的意外惊喜,出现更多的出色和收获。

三、基于对阅读作为一种“构造过程”的探讨,启迪我们要突出和夸大学生的主体性

阅读认知论述以为,读者“原来的知识”以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推断能力”,都是为了使阅读理解成为一种真正的“构造过程”。阅读认知心理学家们以为,“阅读就是一种构造过程”,这个“构造”,是专指对人的认知结构而言的,它是人的知识、思维、情感等方面的有机组合。一方面,当读者“原来的知识”与文章内容相趋一致时,通过推断,就可达到认知的同化,让文章内容有机地融入读者的“原有知识”之中,使读者的认知结构更趋牢固;另一方面,当读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新材料时,就必须变更认知结构,顺应新的材料,以而形成更为高级的认知结构。这里,无论是同化还是顺应,“构造”的结果都是形成更公道的认知结果,并由此而使人的认知结构更趋完善。也就是说,只有当文章提供的各种信息走进了读者的认知结构,才可以称得上阅读理解,否则,囫囵吞枣、浮光掠影,就不能说是阅读理解了。
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一种主体能动的介入行为,是学生与文本的沟通和融合,是学生经验、阅读图式与文本结构互为揭示、相互天生的探究与创生。这就要求学生充分调动起主体能动机制,启动自己的心理图式,积极介入对文本的解释和建构——激活自己的想象力、直观力和感悟力,通过对文本符号的解码,重新创造出各具特点的艺术形象,甚至开拓、再构出作者在创造这个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时所不曾想到的东西,以而使文本的作用更为丰富而具厚度、深度和力度。凡是真正优秀的解读者,在解读过程中无不具有这种能动性的介入行为,无不能够透过表层的文本结构,抵达文本的深层世界,以自己的心灵世界去和作者对话,以自身固有的心理图式及情感需求去介入对象世界的建构,以至在文本构出的宇宙世界里忘却自我而趋于同构交感,相互同化,以而对文本的作用世界作出深层性的开拓、补充和创构,见人之所不能见,感人之所不能感。
[作者通联:山东泰安一中]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