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教学法流利领先教学法与母语迁移状况探析结论

更新时间:2024-03-19 点赞:20320 浏览:8635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写作能有效地促进目的语知识的内化,促进目的语运用的自动化,从而有效地促进目的语的习得。在我国,自国家教委将写作纳入以来,写作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也是失分最多的项目,为此有必要引进一个更为有效的教学法。为了提高成人英语写作水平和改善写作教学的瓶颈,结合母语迁移现象的诸多因素,采用流利领先教学法,拟构建一种新的写作模式,以探讨流利领先法与母语迁移的关系及对大学英语写作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流利领先法;母语迁移;写作教学;认知理论
作者简介:丰俊超(198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姜毓锋(1968-),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哈尔滨理工大学青年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9YF052)的研究成果。
1007-0079(2013)26-0130-03

一、流利领先法与母语迁移的理论基础

流利领先法(Fluency First Approach,简称FFA)源于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是目前在美国较为流行的针对英语为非母语国家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所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流利领先教学强调学习目的语的语言材料(如文化习俗、词语典故、历史事件等),营造目的语的语言氛围,设定特定的目的语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文化差异意识。美国纽约城市大学从事ESL的教师对传统的ESL教学法进行反思,发现FFA可以避免传统教学法中只授知识,无视技能培养的弊端,很好地将学习与目标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关于母语迁移的认知理论认为,迁移是指二语习得者的第一语言知识同包括认知能力、感知、直觉、社会语境意识、学习策略和语言普遍性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按照Ellis(1985)的观点,母语作为一种已经获得的极为稳定的知识和习惯,当它和目的语类似时,学习者在这些普遍的方面可以学得更快,这样母语可以加快目的语的习得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者的母语背景为他的外语学习奠定了一定的语言基础。母语迁移对二语学习的影响是外语教学和学习无法回避的问题。外语教师应借助母语正迁移对二语习得的积极作用,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对语际共性和异性的平衡,恰当使用针对意识的教学,改善学习者对语言距离的察觉力,积极创造良好的二语习得环境,引导学习者逐步学会运用外语思维,把来自母语的干扰降低到最低限度,最终消除负迁移对二语习得的消极影响。
流利领先法强调二语习得的环境与学生的参与,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好资源,帮助传授学习要领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进而改善成人学习者的认知能力、感知、直觉、社会语境意识、学习策略。英语和汉语虽是不同的语系,但都是语言,因此二者必然存在一些共性。成人外语写作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英汉语之间的共性,在流利领先法的指导下,积极发挥汉语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以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

二、相关研究

关于二语写作的研究表明摘自:毕业论文下载www.618jyw.com
,二语写作方法受母语影响很大,从写作之前的考虑阶段,到表现文章的风格,写作者都运用相应的母语写作方法来帮助二语写作,在二语文章的修改过程中,母语对目的语影响也很大。Odlin(1989)[3]总结了两种影响语言迁移的因素: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语言因素包括语言中形式与功能的关系,如语音、词法、句法和语篇差异等;而非语言因素是指语言以外的因素,包括语言意识因素、社会语言因素、标记因素、发展期因素、语言距离与心理类型因素等。这样研究者可以充分利用母语正迁移的各种有利因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进而大大提高英语写作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立非、文秋芳(2004)[4]发现汉语水平变量通过直接或间接路径对学习者的英语写作能力产生影响。马广惠(2006)[5]从微观层面探讨了二语学生写作篇章的衔接情况,暴露了中国学生“语言负迁移影响下的遣词造句能力较差”的缺点。与此同时,写作作为语言教与学的重要检测指标,写作教学法对学生第二语言学习效果的影响非常重要。根据以往研究发现写作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写作教学的整体设计和规划不够;二是写作教学训练模式单一;三是写作练习题设计的情景缺乏真实性。20世纪80年代Flower和Hayes提出的认知程序理论(cognitive process theory)强调: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效率,减少写作过程中的困难。因此,在语言教学的现实层面上母语迁移现象不容忽视,本文结合流利领先法的教学理念,将如何利用好母语正迁移在写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三、基于流利领先法的二语写作模型的构建

Portter(1998)[6]模块相互作用理论的两阶段模型显示:首先词的认知加工阶段许多候选词与刺激词连同它们的意义被平行激活;然后这些候选词被它们受到的刺激支持进行权重,语境再与这些权重相互作用,选出最好的候选词。流利领先法可以有效地激活母语和目的语的候选词,进而进行词汇迁移。同时,Pienemann(2005)[7]的语言可加工性理论揭示了语言加工能力对语言迁移的制约,预示了语的发展途径,使成人学习者进行思维转换。因此,在写作实践中,以Potter的模块化相互作用理论和Pienemann的语言可加工性理论为指导,构建了“基于流利领先法的英语写作模型”(见图1)。
首先,流利领先法下的语料输入可以使学生有效地进行情感过滤,降低写作的焦虑情绪;其次,根据有效的语言策略、语篇结构的母语正迁移和利用母语正迁移选择英语词汇,使母语与目标语连同它们的意义被平行激活,然后这些母语词汇被它们受到的刺激支持进行权重,语境与这些权重相互作用,选出最好的目标语词汇,进而构成语篇;再次,通过研究学习者大脑的语言加工程序对上述三方面要素进行整合、加工,使英语语料与母语概念同义具体化;最后,结合母语正迁移和流利领先法的指导使语料输出。 本模型探讨了基于流利领先法和母语正迁移的理论,学生对已输入的可理解性语料与母语正迁移的有效因素进行了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要求www.618jyw.com
心理整合,以达到可理解性语料流利的输出,进而提高了成人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大学英语写作流利领先教学模式——流利领先和母语正迁移的结合

1.流利领先与母语策略知识的迁移

在流利领先写作教学中,注重流利而非强调其正确无误的表达,使学习者树立学习的信心,通过对学习者的第二语言课堂焦虑的调控,不断促使学生产生积极地情绪体验,在促进认知学习的同时,也将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形成与发展。经过大量文字与有声可理解性语料输入后,根据研究者们对认知母语正迁移因素的分析,[8]发现学习者的社会语境意识、学习策略、标记因素、语言距离等因素都得到了有效地激活和抑制,此时缩短了母语和目的语间的距离。
同时,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者小组间讨论,学生在有意识和潜意识的学习中,更易找寻到母语和目的语间在语音、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的异同,比如从修辞上来看,英语多呈现静态,常以名词、形容词等为主要表达手段进行描述;而汉语多呈动态,即以动词等为主要手段进行描述。如在原著中描述珍妮的爸爸在伦敦做买卖(Jenny’s Papa was a merchant in London),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常表达为Jenny’s father did business in London。虽然表述含义一样,但却缺少了原有英文句子的味道。而在流利领先的指导下,学习者意识到隐含语之间的这种异同,在写作中更懂得这种动态和静态的转换,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此时学习者的思维发生转换。

2.流利领先与母语语篇结构的迁移

从认知角度分析,母语中的文化图式和某些句法结构的构成方式经常被迁移到语言学习者的二语生产中。传统汉语的语篇结构是间接,倾向于采用归纳的方式。汉语的句法结构是所谓的竹式结构,而英语的句法结构是树式结构;汉语中的关系从句位于名词前,一般比较简短,而英语中的关系从句位于名词后,结构较为复杂。这充分说明,在英语作为二语的语言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社会文化方面的意识,并在语言教学中,加强对语言结构的程序化训练。
(1)思维方式与语篇结构。语篇组织规律与思维模式紧密相关,以汉语为母语的民族和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在思维方式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语篇组织结构也大相径庭。[9]中国人写文章往往从宽泛的空间和时间入手,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由远及近,从总体到个体,对别人的意见和自己的想法等主要内容与关键问题总是保留到最后或含而不露,这是一种逐步达到的写作方式。它决定了汉语语篇结构是归纳式的。西方人强调分析和逻辑推理,因此思维方式呈线式。他们说话或写文章采用逆潮式开门见山,把话题放在最前面,以引起别人的重视。他们习惯把“果”放在前,“因”放在后。与中国文化的“因”在前,“果”在后形成了鲜明对照。这种线式和反的思维方式决定了英语语篇结构是演绎式的。
(2)英语、汉语语篇结构对比。英语文章的段落结构也是演绎式的,开头就告诉读者本段的中心思想,常常第一句是本段的主题句。段落内容必须与主题句直接相关,段落结构严谨,推理论证的逻辑性非常强,而且句子之间的衔接紧密,通常有如路标似的连接信号词来表示因果关系。汉语的语篇结构是归纳式的,文章的主题和事件的结果往往放在后面。所以汉语文章注重灵感、直觉和顿悟。汉语文章句子成分之间、句子之间没有英语那么多的如同路标似的衔接手段,因此句子显得松散,句子间多靠语气联系。中国文化的归纳式篇章结构决定了中国人写文章往往委婉迂回。
从上述两种流利领先与母语语篇结构迁移的分析了解到,母语语篇结构的迁移与输入可理解性语料的语篇结构间的差异,对学生目的语写作中的语篇衔接和思维转换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大大深化了学生对目的语的认知和社会语境意识,并且随着输入量的增多可以随时改变学习策略和写作策略,有效地提高了写作水平。因此,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加强西方文化导入,在流利领先法的指导下,帮助学生分析英语篇章结构的特点,要求学生用英语写文章时不要把汉语语篇迁移到英语中,同时要求学生阅读英语文章时多注意英语语篇结构,最终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3)流利领先法与二语词汇的选择。词汇是建筑一座语言大厦所必需的物质材料,是其血肉,没有词汇,就构不成语言。目标语与母语的词汇意义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系统功能语言观认为,语言识解经验,经验的范畴和关系不是自然赋予我们的,不是消极的反映在语言中,而是由语言通过词汇语法积极构建的,语言作为层次化的符号系统可以把经验转化成意义。[10]在学习中英汉词语在意义上还存在着不完全对应和完全不对应的情况,因此,词义的负迁移现象会导致选词不当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
开电视。
误:open the television.
正:Turn on the television.
我是本组中唯一的男生。
误:I am the unique boy in my group.
正:I am the only boy in my group.
流利领先法可以促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交流时,缩短语言距离,自主地发现英、汉语之间的差异,包括词性划分标准的差异、英语词尾曲折变化,在英语写作实践中有效地克服母语负迁移而导致的语言错误,进而正确地选择并使用二语词汇。流利领先法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语境判断来掌握目的语词汇的选择与使用。在写作实践中语言的有效输入,结合母语正迁移的有效因素,使学生对已输入的可理解性语料与母语正迁移相关的因素进行心理整合,以达到可理解性语料流利的输出,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基于流利领先法的英语写作模型”顺应了当代成人二语教学改革的趋势,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学习者在整合母语正迁移向目的语转化的过程中提高写作水平。要充分考虑到母语正迁移对提高写作能力的作用,充分考虑流利领先法下可理解性语料语境的分析,以有效地降低学习者以往的心理焦虑,经过写作过程中的情感过滤,促进写作中目的语的有效输出。 参考文献:
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Odlin,T.Language Traner[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3]文秋芳,王立非.影响外语学习策略系统运行的各种因素评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86(9):28-32.
[4]马广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和教育系列丛书英语说明文写作读本[M].河海: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5]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o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6]Potter MC,Diana Stiefbold,Anita Moryadas.Word Selection in Reading Sen源于:硕士论文www.618jyw.com
tence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
and Cognition,1998,24(1):68-100.
[7]Pienemann,M.et al.Processing Constraints on L1 Traner[A].In J.F.Kross.& M.B.Dgroot.(eds.) Handbook of Bilinguali: Psycholinguistic Approaches[C].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8]王俊菊,二语写作认知心理策略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2006,
(6):61-66.
[9]王俊菊,二语写作认知心理过程研究述评[J].外语界,2007,
122(6):2-9.
[10]陈晓湘,王阳.二语写作过程中母语使用的量化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2010,24(6):89-93.
(责任编辑:孙晴)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