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三大误区

更新时间:2024-01-27 点赞:3869 浏览:9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有着的误区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重浅析轻诵读

20世纪40年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针对当时的语文教学一语中的地指出:“现在的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讨究方面比以前留意多了,可是学生吟诵的工夫太少……”这种重浅析轻吟诵的情况教学论文,在推行新课改的今天仍无多大改观。一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位小学教师洋洋洒洒地浅析竞长达20分钟;一篇朱自清的《春》,一位中学教师把五幅春景图剖析得细致入微,诵读时间却不到8分钟。诸如此类的情况不胜枚举。这种陈旧的观念、刻板的教法,无异于将一篇篇脍炙人口、浑然天成的美文肢解成一块块碎片,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素质教育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浅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去做心灵的远游。成功的朗读教学,不仅有利于练习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体把握的能力,也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

二、重提问轻质疑

随着课改的深入,很多教师课堂提问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提问的时机、难度、梯度都把握得比较好。确实,精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较快地牢固地掌握知识,也能推动教学论文师生间的思想交流,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但是在重视课堂提问质量的同时,有些教师还是忽略了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如何引导学生自己提问、质疑问难。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不足,往往比解决一个不足更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不能光满足于学生面对教师的提问,思维灵敏,应答如流,更要留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不足、提出不足,进而通过多层次的合作探究解决不足。特级教师宁鸿彬在阅读课的教学中很留意这一点,他说:“文章要由学生自己读懂,疑问要由学生自己提出,不足要由学生自己浅析、解决,知识要由学生自己发现获取,规律要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掌握。”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恩格斯说过:“科学的教育任务是教学生去探讨、创造。”而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就应当以质疑求答贯串整个教学活动,教学由产生不足始,以产生新不足终,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王国,让教室成为学生心灵自由翱翔的天空,而教师则作为完全同等的一员介入他们讨论、交流与碰撞。我们以为,在不足意识指引下的“教学相长”必将有益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而那种用教师的“问”代替学生的“问”,用教师的“问”剥夺学生的“问”的做法,实质上是扼杀了学生的革新教学论文思维。当然,要让学生养成勤于思索、善于质疑的习惯,教师必须留意创设一个、同等、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下进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

三、重形式轻实效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应当贯串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个阶段都能连贯地体现为留意、等待、探讨和行动。”很多教师为提高学生兴趣,激活学生内在的兴奋点,使其积极、主动地介入教学,采用了多种新奇、灵活的方式手段,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有些教师过分追求形式,忽视了教学的实效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不当。成功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但假如使用不当,也轻易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有位教师在教学《背影》一文时,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用以展现父亲跨越栏杆过马路为儿子买橘子的情景。多媒体动画镜头中略显夸张滑稽的动作不仅未能充分反映作者的情感,反而让学生忍俊不禁,这就背离了教学的初衷。我们以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而这种形象思维能力主要是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想象的过程是再创造的过程,每个人的生活体验、情感经历、文化积淀不一样,他们头脑中的形象、意境也就不一样,这正是文学审美的魅力所在。假如用动态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用既定的屏幕形象来代替丰富多彩的文学形象,将使文学的魅力大大削减,直观、逼真的画面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个性。
其次是课堂小组讨论流于形式。小组讨论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合作性学习的重要形式,运用恰当将有助于学生思维的碰撞,进发出创造的火花。但在实际操纵中,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教师抛出一个或几个不足,一声令下,几个学生立即围成一团,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响成一片,煞是热闹。几分钟后,教师又是一声令下,讨论声戛然而止。而真正展示讨论结果的也往往只是少数几个优等生,大部分学生则当看客或听众。这不能不令人怀疑其耗去的时间是否值得,讨论的效果到底怎样。我们以为,真正有价值的小组讨论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差别,公道搭配,明确分工,提出不足后要给学生以充裕的思索时间,切不可在学生思路刚刚打开、情绪刚刚活跃时就草草收场;布置的讨论题要紧扣课堂教学目标,讲究讨论的价值,反对难易失度、大小失当的满堂飞式的讨论。讨论并不在多,而在于精、巧、深;同时,对正确的、有创见的发言要及时表扬激励,对有明显偏差的观点应及时点拨纠正,既要避免不必要的争论,也要防止无原则的肯定。
(责任编辑 韦 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