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更新时间:2024-04-10 点赞:18686 浏览:8279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一、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最佳学习氛围

常言道:“好的开头即是成功的一半”。可见,一个好的导语会对一节课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导语的设计应讲求方法和实效,不可千篇一律,可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体裁特点而定,采用灵活多变的开讲策略,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如:我在讲解《石榴》一文时,由于大家对石榴较为熟悉,就以大家说一说自己对石榴的熟悉开始,大伙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很热烈。中学生好奇心较浓,特别喜欢听故事。我根据这一心理特点,结合课文内容讲一讲小故事,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如:学习《陋室铭》一文,作者是如何写出这篇流传千古的铭文呢?向学生讲述他创作的故事。
总而言之,我以为一堂课的导入犹如一部发动机直接影响着整台“机器”的正常有效运作,可以说,它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创造。教师只有按照教育教学规律,不断革新教学论文导入艺术,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是熟悉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为其接受。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介入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熟悉世界,而且在熟悉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因此,课堂上必须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上,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他们自己去学,主动去学,独立探讨,猎取知识,以中真正体验到亲身介入掌握知识的情感,产生自我肯定的体验。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既紧张又愉快的求知增能活动,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如:上语文活动课时,让学生个人轮流做主持人,让学生在课前自找材料、自我准备并在活动过程中自我发挥,又如:我在上作文课时,变“指导——写作”为“写作——指导”,这样不仅能克服传统作文教学的很多弊端,使学生的能力培养、智力开发诸不足迎刃而解。还能还学生以全部的主动和全新的自由。同时尽量组织学生互批作文,让学天生为学习的主体。

三、让学生享受成功带来的幸福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享受成功,教师首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采用期望的策略让每个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尖子生”之所以成为学习上的“尖子”,是他们进行着“成功——兴趣——更大成功——更浓厚的兴趣”的良性循环;“后进生”之所以畏惧学习,是他们进行着“失败——缺少兴趣——更大失败——更缺乏兴趣”的恶性循环,失败使他们感到无能、无力、无望。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经历和感受,在他们的大脑里建立起一种条件反射,即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就自发地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向成功的方向努力,去感受、去体验成功的滋味。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课堂上进行抢答,开展多种课外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显身手的机会,因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要特别留意经常鼓励学生学习中取得的点滴进步,有时还要适度进行“违心”的表扬。如:学生的作文,难免良莠并存。对于不好的作文,千万不可“判死刑”;对于作文不好的学生,更不应“盖棺论定”——说其不是作文的料。实在,不好的作文里还是可以找到一两处“闪光点”的:或某个词语用得恰当,或某句话较生动……只要教师捉住这些“小不点”进行适度的表扬,往往能激发学生继续作文的,最最少能使学生不失去作文的信心。我在写作文评语时,经常写些表扬激励的话语,分也打得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留意教师自身的素质与形象

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尽可能地掌握各种知识,利用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同时,还要留意自己的言语,衣着,行动,尽可能地成为欣赏的偶像。这样,就能使学生以喜欢自己到喜欢自己所教的科目。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策略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思想更解放一些,胆子更大一些,策略就不难找到了。
(作者单位:537600广西博白县博白镇低级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