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更新时间:2024-02-26 点赞:14058 浏览:5879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素质教育则要求教师在对教材公道的挖掘中,寻找其推动教学论文人性进展的因素,把死的教材变成活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兴开放式教学之风,要“打开”课本,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社会的大课堂,纳课内课外于一体,熔学校社会于一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了解社会、感悟人生、受到思想教育、人生的启迪以及美的熏陶。
关键词:课堂气氛;教师语言;激发;学习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

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1)11-0001-01

兴趣语文是一门运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最有情趣的学科,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但现在有的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为此,无论以教学目的,还是以教学任务来看,语文教师都必须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质,要让课堂布满欢快,像“蜜”一样牢牢沾住学生。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在平常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有如下几方面的感受:

1.让学生充分熟悉学习语文的重要量

当刚接触新的学生的时候,我就对学生夸大学习语文的重要量。比如说,找工作要写简历或求职信;口试时要说得流畅,这都与语文的联系非常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的:学习语文很重要。由于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与语文息息相关;再说语文课是基础课中的基础课,语文学好了,就即是掌握了其它各科知识的金钥匙,它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和浅析不足的能力,所以要提高自身素质,就必须重视语文学习。

2.创造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兴趣,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体现形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备课时就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别,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不足,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迪,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以而达到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

3.活用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来源于生活,是社会和人生的反映;语文又反作用于社会的人生,对社会和人生有着重要影响。素质教育则要求教师在对教材公道的挖掘中,寻找其推动教学论文人性进展的因素,把死的教材变成活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兴开放式教学之风,要“打开”课本,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社会的大课堂,纳课内课外于一体,熔学校社会于一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了解社会、感悟人生、受到思想教育、人生的启迪以及美的熏陶。
比如在教学语文《桂林山水》时,首先把课文的细节展示给同学们,以此增强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性熟悉,启发他们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促使他们保护自然环境。这样的教学就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这样的教学有效地打破了课堂有限的时空,丰富了课堂信息的容量,使学生感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活用语文教材,开放语文教学的空间,将课本与社会、人生的大教科书联系起来,让课堂布满时代气味,才能扩展学生的视野,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满足信息时代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教学论文其素质的全面进展。

4.要把课堂的“舞台”让给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是知识的“接收器”。素质教育特别夸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必须让学生介入学习活动,知识的激活和内化,离不开主体的实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起主导作用,其主要功能在于启发学生思维,练习学生能力。
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学习作者优美语言和具体的描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让学生深深理解桂林的山美和水美,实在就是祖国河山的美,保护大自然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在教学本课时,应让学生针对本课的特点让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已见、求同存异。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我都给予了表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顿时被我充分调动了起来。
把广阔的课堂空间让给学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思想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想法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学生只有在主体积极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素质才能得到迅速而全面的进展。

5.凭借教师语言的魅力,像蜜一样牢牢沾住学生

语文教材中的佳作感染力强,轻易吸引学生,为什么学生还会感到语文课枯燥无味呢?其中一个理由在于教师的课堂语文缺少吸引力。能够驾驭语文课的教师是凭借其特有的语文魅力来牢牢捉住每个学生的心灵,把无声的文化化为有声语言,引导学生学得知识,进展智力和提高能力的。高尔基曾经用过一个迷语:“不是蜜,却能沾住一切”,很形象地说明了语文这一特点。
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讲求“精”。课堂用语的“精”,包括语文上精炼,讲授上的精要。语言上的精炼,就是在课堂上不说空话,不讲套话和闲话,用经过精心设计、反复提炼的课堂语言,变深奥为浅易;用精确简洁的话语,讲述有较大容量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反复修改教案,越精炼越好;在课堂表达时要留意恰如其分,这就是讲授上的精当;在设计教学语言时,要能捉住精华,突出重点,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捉住山“奇”、“秀”、“险”和水“清”、“静”、“绿”的特点,突出重点讲解,使同学深刻领会主题,既见全篇,又明细节刻画的功用,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材、学生、教师这三个要素是三位一体的,只有使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以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