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复杂学习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26 点赞:22632 浏览:10595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以当今时代给人类带来的未来和文化冲击为基本视点,指出了变革已经构成当今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几乎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于变革行动之外。变革意味着切实改变与革命,是新范式的创造、形塑及其主导地位的促成过程,而不是对旧有范式的修理或装饰。变革者的核心工作是“通过设计而创造未来”。当前,正处在变革行动之中的科学教育,遭遇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是:变革者如何在实践中形塑关于变革的信念和聪明;培育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条件、过程和策略是什么;如何切实、有效地使科学课堂从封闭性转向开放性。鉴于科学教育变革行动的方方面面都聚焦于科学学习与知识创新之上,要解决和应对科学教育变革行动中的各种问题与挑战,我们必须从学习与知识创新的视角,全面审视科学学习的复杂性。为此,我们从知识及其转化的复杂性、科学知识社会学、复杂理论、意义建构和社会.文化实践等多维视角分别对科学学习的复杂性进行探析,进而界定了科学学习复杂性的lO个关键特征:实践性、境脉性、协商性、亲历性、默会性、自组性、自稳性、协同性、多产性和对称性。据此,我们进一步构建了反映复杂学习系统原型性态的结构框架,为科学教育中的复杂学习环境设计提供理论支撑。论文以为|教育论文网|,科学教育中的复杂学习环境设计可以有效地将课程设计、教学设计、评估设计和学习技术设计融为一体,从而避免了关于课程、教学、评估、学习技术和学习的思想与方法在分离式设计流程中的遗漏、走样或相互冲突。因此,科学复杂学习环境设计的指导思想是:设计者即学习者;设计过程即基于结构不良问题的复杂学习过程;将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于设计-学习之中;“基于设计的学习”模型可作为对学习者复杂学习活动过程的描述与解释框架。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了科学复杂学习环境设计的过程、性态和技术路径等反思与评价体系,并分析了与之相关的科学课程与教材设计,以网络为的复杂学习平台设计、知识整合平台设计和学习技术与课程开发实践共同体设计,以及基于深度学习与项目研究的复杂学习者等案例。为科学教育工作者或研究者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复杂学习环境设计提供支撑。基于上述研究工作,本文形成了如下研究结论:1、人类的知识创新和学习方式创新原本就是各种复杂学习系统的整体涌现。那些把复杂学习系统简化为显性知识的单向传输和强化练习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屏蔽或消解了学习者的个性和创造潜力。2、我们可以从多维度来界定“什么是复杂学习”:【关键词】:复杂学习复杂性科学科学教育科学学习学习科学复杂学习环境设计基于设计的学习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5-7英文摘要7-12第1章导论12-211.1问题的提出12-161.2研究聚焦、目标和意义16-181.3研究的基本假设18-191.4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19-21第2章探析科学教育变革行动中的问题与挑战21-372.1关于变革者实践信念和实践聪明的形塑问题21-252.2关于科学教育目标的讨论25-312.3来自学校科学课堂内外的问题与讨论31-362.4本章小结:科学教育变革的关键议题——回复科学学习的复杂性36-37第3章审视科学学习的复杂性——基于学习创新和知识创新的视角37-793.1科学:一种复杂的学习创新与知识创新过程37-423.2复杂学习系统的理论阐释42-513.3复杂学习系统的基本模型51-583.4复杂学习中个体意义建构的基本原理58-643.5人类社会-文化实践场域中的复杂学习64-723.6小结:科学学习的复杂性特征72-79第4章科学教育中的复杂学习环境设计——思想、方法与策略79-1014.1科学教育中复杂学习环境设计的指导思想79-864.2科学教育中复杂学习环境设计的基本模型和主要内容86-944.3科学复杂学习环境设计的反思与评价指标体系94-101第5章复杂学习环境设计的案例研究101-1425.1案例一支撑复杂学习的科学课程-教材设计101-1065.2案例二支撑复杂性问题境域设计的网络平台——斯坦福大学“AAA-lab”复杂学习与评估环境106-1145.3案例三网络的复杂性科学学习共同体的创建——美国城区学校学习技术中心(LeTUS)114-1235.4案例四促进知识整合的科学探究环境开发——WISE科学探究平台123-1345.5案例五复杂学习个案分析134-1395.6小结:科学教育中复杂学习环境的有效创设139-142第6章总结、建议与展望142-1666.1研究总结(一):从科学、科学学习到学习科学142-1466.2研究总结(二):复杂学习的定位146-1506.3研究总结(三):解析科学学习的复杂性150-1586.4相关建议158-1636.5研究展望163-166附录166-204附录Ⅰ课例1:《体验科学探究》166-167附录Ⅱ课例2:《功》167-172附录Ⅲ课例3:《生命的特征》172-176附录Ⅳ课例4:《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176-184附录Ⅴ课例5:《化学实验设计:产业纯碱的纯度测定》184-193附录Ⅵ专家、教师、行政职员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案例193-201附录Ⅶ《化学应用》(ChemistryThatApplies)教科书内容结构简介201-204参考文献204-210后记210-215Ⅰ.研究历程:复杂学习之旅210-214Ⅱ.致谢214-21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