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练习

更新时间:2024-04-02 点赞:4283 浏览:131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1世纪是中国教育革新教学论文新世纪,随着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的号角声,我们语文教学革新教学论文也成为教改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尤其在初中语文教学目的上有了针对性,“语感”成为热门,可以说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革新教学论文的新方向之一。
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就是在感知语言材料时直接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含义、情味和理趣的理解力。语感的主要特点是直觉性、自动化,说得简单点,就是看到一段话时,能够凭感觉很轻易地以文字中理解它蕴含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一、培养学生字词感受力,提高语感

语言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符号系统,因此,阅读者需要具备系列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对文字的社会功能、汉字的字形、词汇的构成、短语的组合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还缺乏敏锐的语言感受力,所以培养语感首先要以字词积累着手。
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力,他们积累词语并不仅仅依靠字典、词典,而是在大量的阅读中得到的。但说话者、写作者却千方百计地摆脱语言系统的规则,以便把自己想要传达的内涵作用表达出来,而这往往是活动的、可变的,具有个人倾向。学生要真正感受其中韵味,就必须有相应的语文知识的积淀。如欣赏李清照的《醉花阴》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写出了深秋时节多愁善感、独守空闺的妇人怀念亲人、孤独寂寞的情思,这种意味不是字典上能查到的。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出现的九个名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在词典上的解释也无法与作者体现的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惆怅之情划上等号。主体原先积累与储存的经验、知识跟当前所面对的不足相互撞击,才会迸发出耀眼的直觉思维的火花。西蒙说,“直觉是利用了已有的知识熟悉了当前的情景。”布洛赫也指出:“我以为直觉和经验二者是密切相关的,所谓直觉,是把那些你已经了解得很充分的事物的熟悉拼起来形成一个更完整的熟悉。”没有主体原有的经验、知识作条件,直觉思维只能是飘忽不定的镜花水月。一般说来,语文学习的经验越丰富,对语文知识理解得越透彻,就越轻易对语文中的现象与不足产生直觉。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字词感受力,以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

二、通过想象积累语感,感受意境

夏眄尊曾说:“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单解作红色,‘夜’不单作昼的反对面。‘田园’不单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单解作春天的雨面。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在此。”语感是基于生活经验,通过联想和想象产生的。语感教学需要大量形象思维的介入,形象思维能力是语言感受能力的重要成分,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对联想和想象予以足够重视。叶圣陶先生曾以读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他浅析说,“给孤烟加上个‘直’字,不见得没有一丝的风,当然也没有风声,于是更来了个静寂的印象。给‘落日’加上个‘圆’字,并不是说唯有‘落日’才‘圆’,而是说‘落日’挂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才见得‘圆’。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世界啊!”“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联想和想象是语感腾飞的翅膀,因此教师必须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想象。像《望天门山》、《岳阳楼记》等诗文,教师也需要指导学生驰骋想象,感受文学意境。

三、积累语文素材,培养语感

积累如吸气,运用如吐气,只有吸够了气,才能吐出气,它的完成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积累知识来获得。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帮助他们展开公道的想象和联想,借助思维和审视能力,对语言材料进行品评、鉴赏,惬意地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这需要学生与文本对话,需要学生与作者在生活体验上沟通,需要学生与作者在心灵情感上共鸣。这样学生不仅能充分领会语言文字的字面作用,还会领会语言文字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才能抒发读完文本后的独特的情感体验。
通过反复练习与内化,学生的语感能力才会发生质的奔腾,学生才会对语言敏感。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假如单靠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以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聚得多了,了解就越深切。直到自己的语感和作者的不相上下,那时候去鉴赏作品就真能够接近作者的旨趣了。”(《叶圣陶语文教学论》)在教学实践中我在教授《走一步,再走一步》时,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就能充分证实上面的观点。我是这样延伸拓展的:作者以小时候一次脱险的经历中学会了解决人生中的困难与挫折的策略,这对你是否有一定的启迪,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一谈。学生都踊跃举手回答,其中一名学生是这样回答的:“我妈妈总想让我考重点,天天我都感觉前途挺渺茫的,现在我觉得只要鼓足勇气也不难,重点不过600多分,我要在初中学习三年,均匀每年200天,那么只要我天天能学到1分我的梦想就会实现,同学们我们一起努力吧!”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要将大困难分解成若干个小困难,着眼于眼前的一小步”这个道理。我又趁热打铁,让学生回家写一篇读后感,每一篇读后感都流露出学生的真情实感。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学习,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还升华了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以生活中积累语感

生活中的积累是语感的基础。在语文课上,假如学生没有生活中的体验就让他去想象和理解,那是没有效果的。因此,教师在平时要有意引导学生进行生活的积累。学生对生活并非没有感受,只不过他们过了就忘了,倘若记下来,他们的体验就更深一些。我一直以为,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让他们坚持写日记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事情,他们天天都会有不同的情绪体验,兴奋、烦恼、悲伤、忧愁……有所感触时,就把它记下来。内容不要只局限于自己的经历,可以宽泛一点,写景记事不限,写同学、老师、自己的父母、乡村中发生的事、电视里看到的人或事引起的感触等都行,字数也不作要求,甚至只写一两句话也行。在期末时进行评选,尽量找出每个学生的写作优点进行表扬,推动教学论文学生的写作热情。有的教师以为,写日记给学生增加了负担,初中学生学业很紧,课程又多,难以把这项工作长期坚持下去。实在,当学生喜欢上在日记中倾吐自己的心声时,写作便成了一件乐事,并且可以减轻心理压力,何况日记要求的字数又未几,也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喜欢写日记的一些学生甚至愿意利用课间空余时间去写上几句。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具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21世纪是布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更加发达、竞争更加激烈、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更高的世纪。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所以,新世纪的语文教学应强化语感练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真正适应新时代的严峻挑战。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