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

更新时间:2024-01-28 点赞:28441 浏览:1318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言文字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语感是对语言的敏锐感觉,属直觉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练习,我以为最要紧的是练习语感。”这说明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语感练习的作用

1.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支点

“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策略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歌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些都将语感培养放在语文教学的空前高度。可见,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任务,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和突破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条件和基础,又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所在,所以我们要重视语感练习。

2.语感培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

语感强的人可以敏锐地对语言材料的要点、优劣、情味等作出正确地判定、感知,可以让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可以不假思索地运用语言顺畅地表情达意,写作时意到笔随,乃至构建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及风格,拥有自身的言语世界,这其中蕴积了强烈的创作潜能及无穷的思维意识。而学生往往咬文嚼字,望文生义。如“春雨”仅仅理解为春天的雨,未能联想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很多学生在写写景抒怀的文章时,由于字词句的积累太少,语言的感悟能力太薄弱,往往只是简单地列举名称,而没有把自己看到的感觉到的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语文教材中大多是文质兼美、内容丰富的语言材料。教师在教学中,假如能充分利用,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感练习,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才会大大增强,思索力才能得到充分进展。

3.语感的培养拓展,可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熟悉世界、进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感是一种心灵的感应,和一个人的思想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在长期的实践中潜移默化地积淀了社会生活和文化熏陶的内容和性质。如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行道树》,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书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精神。学生通过阅读,与作者进行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以而获得审美体验。所以,通过语感的培养可以拓展、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这是语文教学进行思想情感教育的特点,也是上风所在。

二、学生语感的培养

既然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如此重要,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1.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字词感受能力

语言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符号系统,因此,阅读者需要具备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学生已掌握一定数量的字词,对文字的社会功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缺乏敏锐的语言感受能力,所以培养语感首先要以字词积累入手。
在阅读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应不断学习新的词语,感受词语在句子中的情感内涵,联系句子所在的文章内容,理解词语的作用,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章,而不是孤立地通过字典或词典来死记硬背。如欣赏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一词,写出了作者思乡之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止地向四下奔流,难以驾驭。这种浸染在文意中的情感内涵岂是字典上能查到的?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出现的9个名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在词典上单个词的意思与整首散曲所表达出的游子羁旅之愁大相径庭。因此,语文学习的经验越丰富,语言积累越丰厚,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就越透彻,感受能力就越强。

2.加强诵读,增强整体感知力

对学生来说,要想培养良好的语感,除了他们自觉感知客观社会语言材料,丰富语言素质的感性因素外,主要的和首要的途径是学校的语文课教学。良好的语感素质必须以相应的教学形式加以保证,才能得以有效培养。只有大量地阅读文章,当所汲取的言语材料达到某种程度后,积淀在言语主体的言语规则自动进行组合、调整,终极才能形成一种语言直觉结构。要使学生形成语言直觉结构,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诵读。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感受性,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语言转化为学生的语感素质。如林海因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文章是随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叙下来的:有现实的毕业典礼,有回忆中因赖床迟到而被爸爸打的事件。以叙事线索上看,是写毕业典礼。那么,文章仅仅表达毕业典礼后我的长大吗?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的不是毕业典礼的欢乐,而是笼罩在字里行间的一种淡淡的忧思。通过概括有关爸爸的几件事,学生就会明确,《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方面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花的爸爸离开人世。通过整体感知和对重点语段的朗读,学生既掌握了文章主旨,又悟到语言的情感内涵,以而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再如杜甫的《望岳》,学生通过朗读,在领略泰山的高远幽深、神奇秀丽的同时,也看到诗人那卓然独立的形象。特别是读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更使人浮想联翩,仿佛跟诗人一道神游于泰山绝顶之上,进一步感受到泰山俯瞰群山的气概,对诗人青年时代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也就洞若观火了,以而达到了古人所说“他人之声若出吾之口,他人之意若出吾之心”的境界。总之,语感像一股流水,教师通过对学生的阅读练习,可增大它的流量;同时要留意对学生的引导,使它流向既定目标。

3.善于理性浅析,加强语言实践

一个人的语感素质也得益于后天的理性成分。每一个正常的人都有一定的语感技能,否则人们便无法进行言语交际了。但是,后天接受语文教育的差别,会造成人们语感素质和技能的差别。具体到每一个人,语感的素质有高下之分,即其深度、广度、美度、敏感度无不因人而异,其语感技能自然就有强弱之别。一般地说,文化程度和语文素质越高,接受和发出言语符号的范围和深度就更为广阔和深入,语感素质就更高,语感技能就更强。
言语实践即语感实践,让学生自己接触和使用语言材料,在教学中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听、说、读、写方式,通过长期有效的练习,以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如诗文朗诵比赛、主题辩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课前演讲、征文比赛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语感实践。总之,语感是一种能力和素养,需要语言探讨者和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讨。
(七台河煤炭职业技术培训学院)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