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语感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

更新时间:2024-01-28 点赞:18708 浏览:8226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首要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要熏陶、传染、引导和实践相结合。语感的培养对于改革语文教学,提高语文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符合整个素质教育的精神。
关键词学生语感培养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师在教学中要融情范读,熏陶学生的语感

教师的范读可以起到“熏陶语感”的作用。教师在范读时,倘若能够披文动情、入境,用美的表情、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体验直接给学生以熏陶,使学生对全文有一个准确、鲜明的感知,甚至进行深入的内心体验,学生将有可能迅速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意蕴,从而获得“即时语感”。如《第一场雪》中写雪后美景一段,教师教学时,在优美的笛声中,雪后美景的图片和视频缓缓地在大屏幕上闪现,这时教师声情兼备地吟颂作者重笔浓墨描绘的迷人景致之后,学生仿佛已置身于粉妆玉砌的雪景中。眼前满是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微风徐来,树枝轻摇,玉屑飞舞……心中有着说不出的惬意。此时的学生在声音、图片、动画的刺激下,在教师饱含作者喜悦情感的熏陶下,已初步领略到了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为进一步体会文字的形象感和情趣感铺好了基石。

2.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领读,且抑扬顿挫、铿锵有力,传染给学生语感

教师绘声绘色的领读,可以让学生的眼、耳、脑、口协调活动,进入课文意境。它多适用于层层递进的句式和段式的教学。如《飞机遇险的时候》描写飞机遇险经过的四句话。在教学中,由于学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生的时空感较弱,朗读技巧较差,虽然教师进行了范读与引导,但要求学生以自己的朗读来体现出对文字的理解和感受,仍然是读不出真切的感受,这说明学生并未真正领悟其间潜在的语感。此时,教师运用疾徐有致、抑扬顿挫的领读,就迅速地传染了语感,将学生带入那摇摆不定的机舱,领略了课文语言的形象感与畅达感。

3.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自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我相信谁也不陌生。学生反复的吟颂,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课文的意境、思路、观念、主张等常能得以酣畅淋漓的体现。当然,学生的朗读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技巧的读,而非盲目的、缺乏导引的读,应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惟有不忽略探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而不偏。吟诵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论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那么,教师究竟该如何导引呢?笔者以为以学生的主体感受———自读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4.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强调诵读,增强学生的语感

对于学生来说,想要培养良好的语感素质,除了引导他们自觉感知客观社会言语对象,丰富语感素质的感性因素外,主要的和首要的途径是学校的语文课的教学。良好的语感素质必须以相应的教学形式加以保证,才能得以有效培养。吟诵涵咏是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提供一定数量的,语言规范的,文质兼美的语感训练实例材料,供学生吟诵涵咏,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语感训练法。在指导学生吟诵时,一定要要求学生注意声调的抑扬,节奏的快慢、语气的缓急;在指导学生涵咏时,则要求学生注意感受文词的优美,体味语句的内涵,领悟文章的旨趣。这样,学生才会模仿其声调,玩索其语气,寻绎其意味,产生读而有味,读而致乐之感,久而久之,吟诵的内容多了,涵咏的层次高了,语言的积累就越来越多,语言的体验就越来越深,语感能力也就会越来越强,语言的体验就越来越深,语感能力也就会越来越强,每到用时,便能厚积薄发,其感悟的直接性、爆发性,反馈的应激性、速效性就能表现得较为敏捷。

5.教师应强化实践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培养语感能力,须引导亲历言语实践。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亲近语言、拥抱语言、参与实践、舒展心灵的过程。一切讲解和传授都无助于语感能力的形成,只有让学生亲历言语实践,用心体察,自我领悟。要抓住感受语言这个核心不放,带学生走进文本,真实的情境,感受真切的情感,孕育心底的声音,使朗读表达情不自禁,语言表达情动辞发,使阅读教学达到心与心相通,情与情相融的理想境界。基础教育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习得语言的实际能力,或者说以感性为主,而感性又总是直接与实践联系着。“学生的语感由学生自己对言语对象的直接感受积淀而成,是学生‘感’的结晶,而非教师‘讲’的产品,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读、写、听实践”。
总之,语感虽然具有一定的不可捉摸性,但绝不是不可知的东西,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和加强对语感的研究和培养,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觉投入,在现实的语言情境中感悟到规律和语感的音韵,从而成为带有个性的有意识的东西,形成他们头脑中一种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力量。
参考文献:
郑慧琦.做有思想的行动者[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苏立康.在阅读中追求高品质生活[N].中国教育报,2008—2—26.
[3]杨军德.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