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细节在语文教学中效应

更新时间:2024-03-07 点赞:33121 浏览:1559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62

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0)02-0148-02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是开放而有活力,这个要求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无疑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为了更好地按新课标进行语文教学,完成新课标的任务,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断革新教学论文、探讨出一些关于教学的新策略、手段。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的细节承载着重要作用,他在教学中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准、折射着教师的教育思想,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的,深思熟虑的小心翼翼的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又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就这句话而言,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取得明显的理想效果,走出一条新课标的革新教学论文之路,让细节在语文教学中的效应更加凸现,必须在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中做好。
1课前
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课本三者相互作用的结合体,这三者的有机整合才能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想出新策略,建立新论述,做出新成绩或东西,才是我们现代教师的新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前这个环节中把细节做好,做精,做强、做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创造的主体,这个主体能力的革新教学论文培养是多方面的,不是孤立的形成的,它是人的多元只能和谐进展的凸现。学生主体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及早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具有极其深远的作用,由于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我们的教育是基础的基础,所以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要把细节抓好。如:在课前布置预习时,有这样一个细节。
案例一:(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生1:我说“春”字,读音chūn是翘舌音,“春夏”的“春”。我是这样记忆字形的:人字上面有三横,下面是一个“日”字。
师:谁还说一说你使用什么策略记住它的?
生2:我是这样记的,三个“人”字同行“日”字上。7777
生3:我编一个字谜:三人骑在太阳上。
生4:也可说成三人站在太阳上。
生5:老师我以为他们说得不不可以,由于太阳是个大火球,人站在上面会化的,所以……反正我也说不好。
师:同学们刚才都说出了自己记忆“春”字的不同策略,我想你们用自己的策略记住了纯子,永远不会忘记,由于他在你们的脑海中还有一段美丽的故事,老师看出你们可真会动脑筋!
这是教学的一个瞬间细节,看似平凡、简单却很出色,学生自主开动自己的脑筋,观察字形,浅析字形,展开想象的翅膀,又巧妙的组织好语言,说出多种答案——这就是一个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推动教学论文学生持续进展的一个扎实奠基。
观察是智力的窗口,联想是创造之母。由此看来,细节融于我们平时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可以说,无时不有,无时不在。关键在于老师对语文教学活动,有明确的目标——要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善于及时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热情给于鼓励,使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所取得成功的喜悦,以而产生内驱力,养陈爱动脑筋,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这就使细节在语文教学中的效应。
2课中
“细节令人感动。”于是,笔者联想到在《辽宁教育杂志》上看到的《最大的麦穗》的一个教学细节。
“……我双手递过红叶,他双手捧过,满满的一支眼前,轻轻印上一吻。……于是,我的小指和孩子的小指仅仅的钩连在了一起。……”
这个过程不仅是学习的过程,而是人性美,罗森塔尔效应的升华,它让孩子聪明的大门开启,也是美化心灵的洗礼,让孩子在师生架起的心梯之上,攀升了对未来的自信和憧憬。这一教学细节让我看后总是心潮澎湃,感动得刻骨铭心。
根据小学生爱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笔者在教学《灰雀》这篇课文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借用这篇文章中的暗线受教育的小男孩,来教育一下我班的一个总管不住自己、爱出错误的小男孩。
案例2
师:谁愿意扮演列宁和小男孩把课文内容表演一下。(孩子们纷纷举手,喊着要扮演谁,我特意叫那个爱出错误的孩子扮演文中的小男孩)
生1:我想扮演列宁。
生2:我扮演小男孩。
表演开始:
列宁:(在树林中寻找胸脯深红的灰雀)边走边寻找。
小男孩:出场
列宁:(看见小男孩)问,孩子,你见过一支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小男孩:“没……我没看见。”
列宁:“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小男孩:(想说又没敢说的样子)
列宁(自言自语):“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小男孩:(看了看列宁)“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会飞回来?”
小男孩:(肯定的)“一定会飞回来。”
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扮演文中的人物,感受文中的语言文字,让这些细节在他们的思想中亲历过,他们会以中体悟到那人、那景当时境况,并以中受到人性美,人格美、艺术美的教育。类似这样名话暗说的事情,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可这种家常便饭如何让学生吃好,吃的有营养,有的老师可能并不在意,可是,细心的老师却把它当成一次教育学生的良好契机,并有意设计策略,让孩子不言自悟其中的道理,又不失自身尊严。以而教学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后
细节在课前、课中有着巨大的效应,那在课后作业中就更不能忽视了。由于作业是课前、课中的延续,又是巩固知识的必要手段,所以课后作业的完成直接联系着前两个环节得成败于提高。
案例3
(上一课时,根据语文园地三的习作要求,布置了一次作业,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先跟同学说一说图画内容,再写一写你选的或画的画。)
师:同学们,看了你们的图画和语言文字,老师非常兴奋,现在让我们来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好不好?(小组交流后,大组交流。)
生1:(兴致勃勃拿着自己的画走上讲台,指着画说起来)我给图画起了个名字叫〈秋叶〉。(老师问:“你为什么取这个名字?”)由于我喜欢秋叶,它什么颜色都有,可称得上五彩缤纷,美丽极了。
生2:我画了四种颜色的水果,他们的标题是〈秋味〉。梨香香的、苹果甜甜的、山楂酸酸的、葡萄又酸又甜。
生3:其他学生也纷纷拥上台来(我来!我来……)
师:刚才的展示让老师看到了你们都专心完成这次的习作,我倡议把这些画都贴在教师的展示板上,下周班会我们来评奖,好不好?
这样细致入微的引导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了观察,培养了乐学的兴趣,又把语文的综合能力培养提高了新台阶。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