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母语积极语用为母语教育张力

更新时间:2024-04-21 点赞:4711 浏览:146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提倡小学语文“言语童子功”要诀别机械接受和平面复制庸俗、保守的言语行为,要追求主动、特色、有内涵和有品位的旨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 母语 张力
[]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a)-0172-01
小学语文教学面向的是儿童,“童”言无忌,无忌的童言,本是创新的种子,她会在“口无遮拦”的状态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为母语教育增添新的亮色,提倡小学语文“言语童子功”要诀别机械接受和平面复制庸俗、保守的言语行为,要追求主动、特色、有内涵和有品位的旨趣,释放言语主体内蕴的智慧、精思、情感和才学,要使个体一生可持续发展。

1.在自学中质疑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一年级开始就手把手的教,教师习惯了,学生也习惯了,到了中高年级仍然惯性地前行着,教师在前,学生跟着走,亦步亦趋,学生的思路总是中规中矩,老师所提问题已经应接不暇,哪有时间质疑?学习就是这样,有人讲了,你也不知道哪个地方有疑,哪摘自:毕业论文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个地方有阻,有疑的地方,老师和同学会帮助,学生早就养成了学习上的依赖性,所以,教学新课前我们要保证学生的自学时间,让学生先有充分的自我质疑、释疑,进行个人质疑后,然后小组内部解决疑问,着重培养学生自我解疑,提高学生的质释能力。“时间留白”思维才有空间,落实“积极语用教学观”才有可行的实施途径。
如:《小露珠》(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课前自学片断:

1.1课前自学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这个小故事说给比你小的朋友听一听。(2)猜一猜,小露珠还会遇到谁?它们会说些什么呢?(3)读课外资料,用科学知识说说小露珠是怎样形成的?

1.2课上质疑

生1:书上说:“早哇,像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小青蛙的视力是很差的,它能看到的大多是动的东西,它是怎么看到“闪亮”的呢?生2:是早上,你看图是那么光艳,说明还是好天,天那么亮,小青蛙能看不到吗?生3:最主要的是因为这是“动”的露珠,因为青蛙“蹦”到大荷叶上,露珠一定是动的,一动青蛙就看见了。生4:看到这样的小露珠,说不准青蛙眼前一亮——闪亮!以为是丰盛的早餐呢!生5:说到早餐,我想到了“‘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爬到草杆上的小蟋蟀对小露珠说。”这一句,“小蟋蟀”为什么看到的是透亮了——因为它看到是草叶,“透”过露珠看到了它的早餐——草叶。生6:小蟋蟀还可能想:露珠洗去了灰尘,草叶吃起来更爽,所以内心透亮透亮的。……
这样的质疑打破了教参上“小动物之所以喜欢小露珠是因为因为小露珠的美丽”这一定论,从思想教育上来说,这样的“头脑风暴”似乎是偏离了主题,想达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几乎就是失败,但学生的思想获得了充分解放。翻看现在的小学语文,我们会欣喜地发现,教科书越来越远离意识形态的钳制,向“绿色生态”方向发展,语文教师不仅要用活教科书、开发课程资源,语文教师更要成为学生的语用榜样,教师今日语用之修炼就是学生明日语用之造化。这种造化,功德圆满,学生这座金矿就会释放潜能。

2.在想象中创新

从语用动机与语用行为的关系来看,积极语用首先就是一种由情感所助推的自觉语用。小学语文,是从言语内容到言语形式均是洋溢着言语主体个性化审美活力的表现性语用。很多课文在行文中跳跃大,给人留下空白,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此时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去填补和充实,充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发挥合理想象;许多课文给人们留下了广泛的想象空间,要引导学生多种角度的合理想象,进行二次创造,实现艺术审美,教师可以更多地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生动的语言,把教材中的一些知识,情景再现,还原为学生独立探索创新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社会的进步,让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重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在解决重点及难点时,可设置悬念,把疑难寓于趣味之中,排解学生的畏难心理,引起对重难点的关注,带来探索思维的自觉主动进行。
如:学习《滁州西涧》(见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练习4)“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诗歌描写了滁州西涧幽寂的风景,动静结合,风格深远,如一幅清幽的水墨画。在学习这首诗时,笔者先让学生读诗作画,画出他们想象的情境,大多数同学在画中画了小草、树林、黄鹂、渡船。有一个同学却画了一张人脸,脸像山一样的,鼻子画得像小船,两个鼻孔里正流着黄鼻涕,一张嘴的周围画满了胡须——像幽草一样的胡须。我把这位同学的画放到展台上,让他到台前解说。他指着图,摸一下小嘴的四边摇头晃脑地吟道:“独怜幽草涧边生”,接着,鼻涕一抽,(他是常挂鼻涕的)指着鼻子一本正经地说:“上有黄鹂深树鸣”,然后,两手从双眼下一划啦,作流泪状,背道:“春潮带雨晚来急”,最后,指着长鼻子,仰着头说“野渡无人舟自横”。他的解说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大笑之后,学生作了更多的联想,有的甚至连带想起了他们新近所学的一些古诗,对古诗进行了创意改编。
在这个解构文本的过程中,学生懂得可以用一种新的眼光去看待课文,它让每一个智慧的个体,总是在阳光下思考着,在大地上行走着,在穿越时间的艰难中不懈地表达着!在全球多元文化博弈的时代背景下,母语教育承担着蓄养母语文化创造力的重要使命,唤醒学生的表达意识、养成其表达能力和习惯,是母语教育十分紧迫的突围路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