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母语母语教育中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研究生

更新时间:2024-03-22 点赞:32231 浏览:14616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当前我国母语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国外却很重视母语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这对我国母语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从“领略汉字的独特魅力”、“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等课堂活动中,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使学生亲近母语、热爱母语,从而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认同感。
如果你读过都德的《最后一课》,一定会被韩麦尔先生深深的爱国之情所打动,他说:“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时,只要好好保存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可见,母语是维系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和支柱,蕴藏着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和精神力量。
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外语,学生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学习外语,而对我们的母语却并不重视,许多孩子不喜欢传统文化,不了解中国历史,学生的母语意识、母语情感乃至民族文化认同感逐渐淡化。那么国外母语教育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一、国外母语教育的现状

学习一个民族的语言,就能认识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就能够了解该民族所特有的心理和性格品质。日本称自己的母语为“国语”,并充分认识到母语与国家和民族的关系,把培养民族文化认同感作为国语教育的重心。在日本,从小学到中学,从教学总目标到各科分目标都反复强调“加深对语言文化的关心”和“培养尊重国语的态度”, 充分体现了其国语教育的民族性。
日本国语教学注重对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培养,突出表现在对古典作品、乡土文学作品以及文字书写的学习上。日本在国语课程中设置了多门选修课,精选了大量日本古典名著及乡土文学作品,比如日本传奇故事、民间歌谣、古代诗歌,还有各地方言等。这些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趣,富有思想性和启发性。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赏析,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尊重、热爱、传承和发展母语文化的真诚态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美国对母语教学是如何重视的呢?在小学,每天至少有两个小时的母语学习时间,重视基础母语的教育,通过阅读和写作工作室,训练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并以“美国历史的发展为线索“,选取了“不同时代具有重要影响及优秀文学作品”作为教材的内容,还开设了形式多样的选修课,进行各式的主题学习、辩论及书本讨论等,并在其他的科目学习中渗透母语的学习,以多方面地培养学生对民族语言的尊重与热爱,弘扬民族个性与精神。
美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如此重视母语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母语的深厚感情,让学生尊重和热爱母语,进而增强其民族文化认同感,这对我国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二、对我国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的启示

(一)教师应树立正确、科学的母语教育观

良好的母语教育,关键在语文教师。要想让儿童热爱母语,语文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母语教育观,深入了解母语的特点,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母语水平,提升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把真正充满语言美、文学美的课堂呈现给学生,通过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使他们在母语学习中感受到母语的美。倡导学生“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扩大知识面,提升自己的眼界,只有这样,才能使母语的美彰显出来并传达给学生。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使学生喜欢语文,进而热爱自己的母语。

(二)领略汉字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热爱汉语就是热爱母文化,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
汉字是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有着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在母语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背诵经典诗篇及文章,使学生体会汉字语音抑扬顿挫、悦耳和谐之美;通过反复推敲、咀嚼,引导学生体会汉字字义丰富细腻、表达力强之美;通过识字和写字练习,尤其是书法的练习引导学生体会汉字字形的独特魅力。如“聪明”一词可以这样理解:人只有耳到、眼到、口到、心到,并且只有到、月月到才能变得聪明。尤其是在儿童刚刚开始学习母语时,教师这种形象生动的讲解,可以大大激起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把母语的学习过程变为领略母语魅力的文化之旅,从而让学生喜欢母语,热爱母语。

(三)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应该从小培养儿童对母语的深厚情感,使儿童喜欢母语,热爱母语,使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我国古代有许多经典的蒙学教材,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弟子规》等,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识字、写字,更能在学习之中使他们学到许多礼仪知识及做人的道理。我们还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进行经典诵读,读诗经,读论语,读唐诗,读宋词,共同学习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孩子从小喜欢学母语,享受阅读的快乐,从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母语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识多少字、读多少文章、写多少篇作文,更重要的是在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民族文化的教育、民族精神的熏陶,使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材是培养民族文化认同感的主要载体。我国的语文教材,每本都选取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成果,在这些经典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鲜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它们为学生认识、热爱、传承民族文化,产生民族文化认同感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源于:论文的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教师可以通过《故都的秋》、《桂林山水》、《沁园春·雪》等作品,唤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可以通过诸葛亮的《出师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等篇章,加强学生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培养历史责任感;也可以通过周敦颐的《爱莲说》、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苏轼的《赤壁赋》等,培养学生高洁的性格品质,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还可以通过学习屈原、林则徐、孙中山、鲁迅等伟大人物的事迹,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它蕴藏着无穷的智慧与力量,激发学生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从而激励学生认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四)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母语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等同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中处处充满了语文气息。如美丽的自然风光、民风民俗、文物古迹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母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与学习、传承民族文化有关的活动,如诗歌朗诵、演讲比赛、主题辩论赛、社会调查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地学习和成长;还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我国名人的画像和富有民族文化内涵的优秀书法作品,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良好情境的熏陶下亲近民族文化、热爱民族文化。
总之,母语乃中华民族之根,是每个学生、每个公民的精神家园。教师应该把母语文化的经典带给学生,让学生在诵读经典和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尊重、热爱民族文化,进而认同、传承民族文化,在母语温暖的怀抱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佐斌.论儿童国家认同感的形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02).
成尚荣.母语教育与民族文化认同[J].教育研究,2007,(02).
[3]王和平.论母语教育及其文化的价值与建设——母语教育,我们丢失了什么?[J].教育学报,2007,(03).
[4]刘淼.根植民族土壤,面向国际社会[J].中学语文教学,2003,(02).
[5]黄荣华.培育民族精神的现代生长点——浅谈语文学科的育德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1,(08).
[6]刘立志.热爱母语,学习母语[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07).
(赵静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11608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