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母语教育演进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11 点赞:5447 浏览:19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对于国家和个体而言,母语教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以往的汉语母语教育总是夹杂在语文教育当中,难以一窥全貌,为此,本论文对现代汉语母语教育的演进情况进行了集中研究。本论文的三个基本概念是“母语”、“母语教育”和“现代”。在分析既有分歧的基础上,我们立足于教育视角,将我国的“母语”厘定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样,“母语教育”这一概念也就得到了相应界定,不再与“语文教育”、“母语教学”、“汉语教育”产生混淆。关键词“现代”则主要取其与“传统”相对之意,所以下限一直延伸到现在,而在比较了社会母语教育和学校母语教育的各项标杆性事件之后,考虑到教材口语化在母语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进程中的突出地位,我们把上限定在了出现第一本口语性质教科书的1897年。作为一项史的研究,历史文献在整个写作中起到了非同小可的支撑作用。而在观照历史文献之时,则主要采用一种社会学的眼光和比较的视角,先确定出现代以来母语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事件,然后在分析前因后果的基础上对典型事件做出定性判定,并据此进一步对现代汉语母语教育的历史进行整体分期。此外,笔者还用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态度做了可能的穷尽归纳,将精确化作为一种指导思想贯串|语文教学论文|于本研究当中。全文除绪论外,包括七章和一个余论。第一章相当于全文的总论,讨论了母语教育的多重制约性和现代母语教育致力普及与螺旋提升的两个特点。从第二章开始直到第七章,每章集中写一个时期,分别是:开创期(1897~1928)、探索期(1929~1950)、突进期(1951~1965)、畸变期(1966~1977)、恢复期(1978~1989)、转型期(1990~)。每一章的写作,都分为三节进行,第一节是各种相关背景的集中先容与分析,第二节和第三节分别讨论该期的社会母语教育和学校母语教育,具体讨论之时,主要围绕该期的典型事件或有特征性的变化展开述评。第二章“开创期”以民众化和科学化为思想主导,进行了切音字运动、口语文运动等书面语的改革和旨在统一标准语音的国语运动,口语文、官话、汉语知识在此影响下进入了学校教学,母语教育的测验与实验也出现了一个,母语教学因此从传统走向了现代。称1929年到1950年为“探索期”,是由于此期母语教育确实在沿着开创期的精神继续前行,但由于绝大部分时间都处在政权分治和战乱频仍的影响之下,母语教育在此期并没有得到质的提升。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以前的发展节奏,高度的使命感、民族自信力和《人民日报》1951年6月6日的著名社论,协力带领母语教育进入了一个“突进期”。在拼音化思想基础上提出先行简化和全国推普,书写方式彻底改为横排左起,全力推进语法修辞教学,进行汉语独立设科实验,特别凸显语言工具观等,无不体现出一种志在快速提升全民母语能力与建设健康纯洁祖国语言的革命斗志。可惜,动荡的阻断了这一发展,此期的政治挂帅让学校母语教育基本退场,不仅不太涉及基本能力培养,就连起示范作用的语文教材语言也一片僵化俗化,社会用语也以味儿极浓的斗争化语言和“假大空”的话语模式为主导,母语教育进入了一个不进反退的“畸变期”。结束到1989年之间,母语教育的主要任务与功能就在全力复元至前的目标导向与教育水平,所以我们称之为“恢复期”。而进入90年代以后,人文思想开始对“科学主义”进行反拨,语言规范观由此从匡正渐变为引导,网络语言成为不断发力的持续热门,在“语感中心说”以一种反“工具观”的姿态迅速崛起的同时,语法教学遭遇了近百年发展以后的“无用论”质疑,而口语教学也以名称更替的方式开始关怀话语主体的言说幸福。毫无疑问,经过百余年发展之后,汉语母语教育又进入了个新的“转型期”。基于以上对于现代汉语母语教育的整体思考,余论部分提出了个理想母语能力模型,该模型由具有一定层级性的六个要素构成。现代汉语母语教育既没有平衡地发展各能力要素,也较少考虑各要素问的级性差异,是一种不太理想的母语教育。我们以为|教育论文网|,关注母语能力的内部要素及其层级差异,有助于学校母语教育走向一条高效途径。【关键词】:现代汉语母语教育演进
【论文提纲】:摘要3-5ABSTRACT5-12绪论12-29一、选题缘由12-13二、核心概念界定13-21三、文献综述21-26四、研究思路与方法26-27五、创新之处27-29第一章现代汉语母语教育的多重制约与总体概况29-45第一节母语教育的多重制约性29-37一、民族文化传承29-31二、社会时代思潮31-33三、母语本体熟悉33-35四、个体语言环境35-37第二节现代汉语母语教育概况37-45一、致力普及的社会母语教育37-41二、螺旋提升的学校母语教育41-45第二章现代汉语母语教育的开创期(1897~1928)45-91第一节科学与母语教育走向现代46-53一、母语教育的民众化追求46-50二、母语教育的科学化诉求50-53第二节社会母语教育:"国音"统一与书面语下移53-69一、切音字运动及其影响下的国语运动53-59二、口语文的艰难获胜59-69第三节学校母语教育:开始关注生活用语与母语规律69-91一、儿童本位下的"国语"取代"国文"69-80二、听说练习走进课堂80-84三、母语本体规律开始受重视84-87四、母语教育测验、实验出现87-91第三章现代汉语母语教育的探索期(1929~1950)91-135第一节政权分治与母语教育的分途探索91-97第二节社会母语教育:扫除民众文字障碍的理念与实践97-115一、大众语运动与新文字运动97-104二、平民母语教育与扫盲运动104-115第三节学校母语教育:国统区的追求综合与革命根据地的简单实用115-135一、追求综合素养的课程纲要115-119二、汉语知识系统化的尝试119-125三、"国文程度"的讨论与写作语体化125-129四、实用型的革命根据地母语教学129-135第四章现代汉语母语教育的突进期(1951~1965)135-181第一节民族振奋与母语教育的突进136-141第二节社会母语教育:汉字改革与语音统一的全面突围141-153一、汉字拼音化的折中之路142-148二、"普通话"的概念确定与多角度推广148-153第三节学校母语教育:语言工具观引领下的高歌猛进153-181一、指向高效的汉语课程独立153-159二、起步发展的汉语拼音教学159-165三、声势浩大的识字教学改革165-171四、着力凸显的语法教学171-175五、借势而生的语文"工具观"175-181第五章现代汉语母语教育的畸变期(1966~1977)181-204第一节政治挂帅与母语教育的异化181-188第二节社会母语教育:政治高压下的语用歧路188-192一、语言斗争化倾向188-190二、话语模式"假大空"190-192第三节学校母语教育:政治主导与农村倾向192-204一、语言练习基本退场192-197二、写作教学"一枝独秀"197-200三、教材语言僵化俗化200-204第六章现代汉语母语教育的恢复期(1978~1989)204-232第一节百废待举与母语教育的复元204-206第二节社会母语教育:国家规划下的回归与调整206-214一、重谋健康纯洁的语言美运动206-208二、经历拼音化余波后的汉字涅槃208-212三、逐渐恢复的推普工作212-214第三节学校母语教育:语言工具观的再次兴盛214-232一、"双基"的恢复与修正214-221二、教学语法新体系诞生221-224三、语言教学序列的科学追求224-232第七章现代汉语母语教育的转型期(1990~)232-265第一节人文复兴与母语教育的转型232-236第二节社会母语教育:由匡谬正俗转向偏重引导236-241一、语言规范从匡正到引导236-239二、网络语言成为讨论热门239-241第三节学校母语教育:母语特质与言语幸福的世纪探问241-265一、是否要"淡化语法"的讨论242-250二、"语感中心说"的提出与质疑250-258三、从聚焦能力的"听说"到兼及言语幸福的"口语交际"258-265余论:学校汉语母语教育的历史评析与未来之路265-279一、理想的母语能力结构及其级性差异265-270二、现代以来学校母语教育的历史评价270-274三、母语能力培养体系的未来建构274-279结语279-285附录(一至五)285-295后记295-29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