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更新时间:2024-01-22 点赞:4839 浏览:1414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本来是中学里一门运用最广泛、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课,也应当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可是现在有不少学生却对语文产生了“兴趣危机”。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情境,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那种入迷入痴的情境,那种令学生学而不厌、流连忘返的气氛,那种使学生随着课文内容的波涛而产生如泣如慕、如怨如诉情绪的感情活动,那种“于不疑处激疑”所激起的使学生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和竞争意识。只有真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他们才能自觉地去钻研、去探讨,才能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主动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课堂效率。那么,该怎样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情境呢?

一、重视第一分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开始。”这句话同样适合于课堂。45分钟里的第一分钟做些什么事,说些什么话,这当中大有学问。其基本原则是运用各种方式策略在教学的第一时间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进入角色。例如:用微笑感染学生的情绪;用静候观察法收敛学生散乱的心情;用小测试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时空;用设置悬念法激起学生的兴趣;此外,歌曲、故事、名言等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启迪学生聪明,使其愉快而主动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例如,讲授《小石潭记》时恰逢“五一”过后,上课时我用唠家常的语调问:“同学们,‘五一’长假你们都去哪里游玩了?那里的景观怎样?心情好不好?”学生回答时用得最多的词语是“景色美丽、心情愉悦”。于是我说:“在唐代有这么一位名人,他的心境与我们恰恰相反,听着潺潺的流水声、面对祖国神奇秀丽的自然景观,却悄怆忧邃,心情十分悲凉孤寂,你们知道这人是谁吗?他的心情为什么和常人不同?”于是,同学们带着悬念怀着好奇心步入了课文。

二、激发学生兴趣,向自主学习要成果

兴趣在学习中的动力性作用,已为古今中外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所肯定。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些手段,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乐而忘疲”。如我多次组织了诗歌朗诵会,把全体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评出一、二名,每次获取第一名的小组成员,每人自选一段语文小故事录音,利用早自习时间播放给全班同学听,这使学生们在学习中体现出自我,感受到自身的聪明气力和热情向上的动力。再如我把一些对话体的文言文,如《唐雎不辱使命》、《公输》、《惠子相梁》等和一些现代文《卖蟹》、《我的叔叔于勒》、《天子的新装》等让学生分角色饰演,培养了学生听、说、读、记各方面的能力;我还常用竟争的形式,激发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气力,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气力消失,缺少这种气力,教育上的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中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所以我在课堂上常常留意创造一个竞争的学习环境,这样可以很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课堂中我常以小组为单位,以积分的形式让学生展开比赛,比赛项目有朗读、抢答、书写、背诵,还有学生在课堂中的体现等等。

三、充分相信学生

一直以来,我们夸大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主体性教学方式,而“主体性教学方式是以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条件的,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生动活泼地得到全面进展的一种教学方式”。以这个作用上来说,主体性教学方式的基础之一就是“充分相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不是见不到、摸不着的东西,而是可以始终贯串于整个教学过程并且伴随着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实实在在的有力武器。说明白点,“充分相信学生”就是学生能够完成的事让学生自己做;学生不能够完成的事教师设置台阶让学生自己做,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地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更多地关注以下一些不足:哪些知识应该让学生做,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应该设置台阶,设置多高的台阶;哪个环节上需点拨,点拨到什么火候;什么做法应推广,推广的重点是什么;哪些方面应鼓励,鼓励他们向什么方向进展;哪些同学需表扬,表扬面够不够充分;哪个地方需纠正,用什么方式策略来纠正……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进展才是全面的进展。

四、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逐步掌握策略。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在教学中,预习应抓好三个环节:教给策略;提出要求;检查效果。如《范进中举》一课,主要是以人物浅析为重点,而这一课的背景——“封建科举制度”支配着人物的命运,这是学生不熟悉的一段历史。所以在预习时,除了布置常规的字词预习外,提出以下要求:
①请查阅资料,说说封建科举制度的利弊是什么?
②请速读课文,看看文中写到了哪些人,弄清他们的身份。
③请精读课文,思索这些人对范进的态度如何?请划出关键语句。
如此预习既提供了预习策略,又做到了要求明确具体。学生预习时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其次,以读为本,讲练结合。课文必须以读为主,在读好的基础上把讲练结合起来,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①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不仅保证课堂上有充分时间来朗读,而且朗读前给学生提出要求或讲明目的。初读前,常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子、读通课文。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索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我会留足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假如是个别朗读,还会为其他学生布置任务,使他们边听边思索。假如是集体朗读,则要求学生读得整洁而有气势。
②讲读要紧密结合。讲解须重点突出,切忌面面俱到。通常可把浅析文章结构作为教学重点。文章结构,实在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讲读不仅要让学生懂得文章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理解文章是怎样写的,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具体说来,要让学生懂得什么先写,什么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段与段之间有什么联系,各段内容与中心思想是什么联系。
③讲和练要结合起来。知识是懂不懂的不足,技能是会不会的不足。要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必须实行讲练结合。在讲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练习。在练习上主要捉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笔头表达能力(如辨析字音、字义、选词填空等形式)来加强字词句练习。在课上有意识地让学生回答不足、复述课文等,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说的能力。随之,写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五、做学生喜欢的教师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句话蕴含着朴素的道理。作为一名教师,假如学生喜欢,其教育行为就形成了无形的亲和力。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无意中起着信号、感染和动力作用,具有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功能以及心理催化作用。教师良好的情绪、融洽的师生联系、活跃的课堂气氛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偏爱优秀生,多鼓励后进生。根据学生差别的客观性,提出不同难度的要求,进行不同的具体帮助和指导,让学生都有成就感,以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总而言之,乐教是最高的教学艺术。二千年前孔子就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只有乐教,才能“情动而辞发”,学生才会“乐学”,“披文以入情”。师生双方的感情渠道接通了,课堂教学情境也就得到了优化,课堂教学就会布满活力、提高效率,不断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作者单位:021000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铁路第三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