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语文课堂美学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更新时间:2024-04-17 点赞:4836 浏览:129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语文教材是美的宫殿。语文教师只有全面加强美学修养,奠定扎实的美学知识基础,树立高尚正确的审美观,养成较强的审美能力,把语文教学变成最优化、富有美感效应的艺术,才能使学语文变成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活动,也才能使语文课能达到深度、宽度、进度的良性结合,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堂语文课要考虑3个要素:首先,要挖掘语文课堂的深度;其次,开拓语文课堂的宽度;最后,把握语文课堂的进度。要想完美地成就以上3方面的结合,教师本人要是美的引导者、美的使者,把语文教学变成最优化、富有美感效应的艺术,才能使学语文变成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活动;才能避免学生的枯燥感;才能让学生感觉这不是上课,是在介入一种美的鉴赏活动,有一种美的享受。这样既让学生学会了知识,又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身心的愉悦。而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语文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语文教师缺乏审美感知力,就会成为语文教学的门外汉。审美能力要求主体对美的诸因素能直接把握和领悟。
审美感知力
语文教师的审美感知力体现在善于以语言文字入手,既能零散地感知审美对象,不轻易放过一字一语,又能以整体上去把握,透过语言所描绘的形象去作深层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进入美的领域,领略美的意蕴。感知力还要讲究快而深,将审美内容尽快传递到大脑,推动教学论文主客体的和谐。固然对美的感知侧重于感性直观,但它也是一种社会意识活动,积淀一定理性思索的因素。因此,审美感知力包含有选择力,这对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安排都具有指导性。
语文教学的审美感知力既要求对色彩、音韵、节奏、结构等形式因素有敏锐感知,更要求以丰富的想象力,把那些静止的文字,转变为鲜明可感的形象,语文课文大都是艺术精品,蕴藏有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美:有感情激越的诗歌,有文辞优美的散文,有条分缕析的说明文,有逻辑严密的议论文,其中不乏偏重于形式的自然美,偏重于内容的生活美,讲究形式与内容统一的艺术美。假如语文教师缺少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力,就感知不到作者的创造之美,美文就只剩下了干巴巴的无生命的文字,那怎能让学生感知到美呢?
语文教学夸大文与道的美的统一,语文教师的审美感知力有助于语文教学运用汉语这种具有丰富的美的资源的语种,展开优美的抒怀和滔滔的雄辩,展示生动的审美场景,使美质像春风细雨般渗透学生心田,让学生体验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无论是识字教学、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只有语文教师具备了较强的审美感知力,才能捉住形象性、情景性等引导和培养学生感知形体、结构、意境的美,并感知和捕捉生活的美。
审美感知力需要生活底蕴,语文教师应不断积累生活,丰富自己的阅历,拓宽自己的视野,才能左右逢源,以多方面深刻地感知美,能够熟悉文字形象美,感悟语言音乐美,品味词语意蕴美,领会句式变化美,把握整体风格美,以而把语文课教“活”、教“实”、教“美”,让学生在对美的感知中获得高品位的陶冶,使师生的情感交流自然默契。
审美鉴赏力
审美鉴赏力是比审美感知力更高层次的审美能力,鉴赏力指对审美对象的欣赏评判能力,既包括对审美对象的妍媸识别,也包括对审美对象的审美性质的深刻理解,还包括对审美对象的类型、形态的领悟。审美鉴赏力的形成,不仅要有扎实的美学知识作基础,还须有一定的审美观念、趣味、理想作为鉴赏标准。
语文课文都带有作者的审美情感倾向,体现着作者的审美理想。语文教师首先要根据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指向,挖掘教材中的审美情感,使自己以作者崇高精神美和自身创造的价值美的享受中受到强烈的鼓舞。情是文之根,语文教师抓准了它,就可以转变成学生之意,以而使他们品尝到寻幽览胜的乐趣。
语文教师情感应随作者感情波动而波动,决不偏离开作品的感情基调。激昂时慷慨动情,使人共鸣;悲壮时义正辞严,令人动容;委婉处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融美于心灵,启开心扉,触发情思,让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又必须有理性的稳定的审美情感,只有形成这样稳定的情感,才能有效地制约教学论文好语文教学的情感节奏,使学生的审美情感趋向稳定,以形成自觉的道德行为。这种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的审美情感倾向,是语文教师审美鉴赏力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朱光潜说:“丑与美不但可以互转,而且可以由反衬而使美者愈美,丑者愈丑。”语文教学可通过审丑,让学生了解作品中借对丑的否定而间接地肯定美的艺术,并进行比较以突出丑的本质特点,以而加深对丑的熟悉,并把握作家的情感倾向和审美态度,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审美创造力
赞可夫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审美创造力,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审美者。语文教学的审美创造是美学论述的实践化,即是语文教师按美的规律进行的创造性实践活动。语文教师的审美创造力又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必须以审美感知力和审美鉴赏力为基础,有时还需要特殊的秉赋才能。
语文教师必须按美的规律,搞好创造性的教学设计,突出教学的高激励功能、高效率功能和美育功能。具有创造力的审美设计,才会使学生越学越美、越学越乐,美在其中,乐在其中,如坐春风。马克思说,美感就是人在创造性劳动中感到各种本质气力能够发挥作用的乐趣。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它以实现人的各种本质气力为目标。陈钟梁老师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气力就体现在花最少的时间以求取得最大的效益。
语文教师的审美创造力还包括还原性创造和全新性创造。前者要求语文教师能通过直观、美读等策略将美的人、事、物进行还原;后者要求语文教师能将前人积累下来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成果加以迁移,按各自的审美理想去创造美。语文教学需要语文教师创造教学美,如形式多样的教学艺术之美。
审美创造力很强的语言,总是正确的语言,由于只有正确的语言才能体现出语言的气力;它又是简洁的语言,由于只有简洁的语言才能体现出思想的丰富;它又是严密的语言,由于只有严密的语言才能体现出思维的科学性;它还是形象的语言,由于只有形象的语言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激发创造的;它还是生动的语言,由于只有生动的语言才富有体现力,突出课文的传神之笔。语文教师创造性的语言,有时也不失诙谐幽默或爽朗朴实,有时则富有哲理。语文教师的富有审美创造力的语言总是能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抑扬抑扬,感染力极强。
学生学习的过程应是创造的过程。语文教师必须以其富有的审美创造力不断地感染学生,使他们不仅能提高审美感知力、鉴赏力,而且会自觉培养审美创造力,常会发表独到之见,写作也就会出现角度新、立意深、构思巧的佳作,并能迸发审美创造力的绚丽火花。语文教学将实现最优化,师生都会成为美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中致力于创造美,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才能,显示自身的本质气力并形成自己教学的艺术风格。魏书生老师、于漪老师、钱梦龙老师就是讲究教学创造美的典范。语文教师的审美创造力像熊熊烈火,可以照亮黑暗的角落,让一切珍贵的东西闪光。
语文教师假如忽视了审美能力,就会成为一个蹩脚的教书匠。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并以高尚的审美观指导教学,才能产生“一览众山小”的自豪感,率领学生感知美、鉴赏美,继而创造美。语文教学才会真正成为洋溢着美的活动。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市城西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