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更新时间:2024-03-03 点赞:4575 浏览:1288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听课中,我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课堂上,教师的不足一出,“唰”的一声,小手林立。教师指名一个学生作答,在他(她)回答时,还有很多学生的手固执地举着。再请一个学生回答,结果却和前一个学生回答的差未几。

一、近况浅析

小手直举,小脸放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在这热闹的背后却让人有一丝担忧。明明和别人的答案差未几,为什么还执意举手?而且有时连喊几个,回答都是大同小异。显然这些学生没有认真倾听老师的要求和同伴的发言,当然也就不可能对发言进行思索、整理。长此以往,课堂耗时低效。而课标中多次提到要培养学生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不足症结何在呢?
1.学生自主意识比较强
现在独生子女居多,他们生活条件优越,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这些孩子在家里就是小天子,往往自己说了算,他们在人前好体现。再加上现在是信息时代,学生见多识广。因此,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一提出不足,他们不假思索就举手,但往往说不到点子上;或者是别人才说了一半,他就插进来,一门心思争相发言,全然不顾别人的回答。
2.忽视倾听习惯的培养
倾听这个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有意识地强化培养和练习的。但传统的语文教育就比较重视读与写,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更是花大力气在读写练习上。课堂上只要学生能说出、能理解、能写好就够了,至于学生有没有认真倾听,则无关紧要。
3.小学生的留意力不够持久
一般而言,小学生的留意持续能力会随着年龄而增加,7~10岁孩子的留意持续能力大约是20分钟,10~12岁约有25分钟,12岁以上孩子的留意持续能力可以达到30分钟。而一节课有40分钟,所以在课堂上,外面的风吹草动、同学的一举一动都能够引起他们的留意,以而不能专心听讲。假如老师讲的内容比较枯燥、比较抽象,学生就更轻易分神。

二、具体措施

1.端正听姿

学生是否在认真倾听,以他们的神情和动作中就可以看出。我们常有这样的感受,大凡是眼睛看着你,放着光彩,神情时而微笑、时而皱眉的同学听得都很专注。因而培养学生倾听习惯首先要端正听话的姿势。要身体坐正,自然放在桌下,两臂放在桌上。眼睛注视讲话者,做到神情专一。另外,还要提醒学生将课桌上与本节课无关的东西收起来,比如尺、透明胶等,将物品摆放整洁。这样便于集中留意力,摒弃杂念,听明白讲话的内容。

2.明确要求

在教学中一名学生发言时,教师要对其余学生有所要求,否则学生无所事事,长此以往,也就没有认真倾听的习惯。所以要说清要求,要让学生明白听什么,思索什么。即使是听同学朗读也要有要求,比如:“认真听,留意他有没有将生字读准,把句子读流利”,“留意听,思索天安门广场为什么成为人们最向往的地方?”等等(学习《天安门广场》这一课,老师提出的听的要求)

3.纠正强化

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也是一种意志的锻炼,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去提醒、去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一方面,要求学生留意听讲,不做小动作,不交头接耳;另一方面,要对没按要求倾听的学生的行为予以纠正。教师可以用肢体语言悄悄地提醒这些同学:用眼神暗示他们,还可以走到他们身边摸摸他们的头、拍拍他们的肩,以示鼓励。

4.榜样示范

小学生的向师性强,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他们的留意。因此,要求学生倾听别人的发言,我们就得先做到这一点。课堂上,无论什么学生发言,无论是对还是错,是否出色,老师一定要专心倾听,尤其是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还要“蹲”下来倾听他们的发言。决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轻易打断他们的发言。教师以身作则,有效地倾听,能给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促使他们养成倾听的习惯。

5.评价反馈

教师一味地夸大认真听还不够,还要对于学生听的质量进行反馈。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复述同学的发言,或者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评价,或者进行质疑,或者将几个人的发言进行整合,这样做可以调动学生有意识听讲的积极性,做到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提高倾听的质量,同时它可以使刚刚接收到的信息引起的暂时神经联系得到强化,加深印痕,防止遗忘。更重要的是可以推动教学论文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
我们的课堂不仅需要活跃、热烈的讨论与争论,也需要静静地倾听和思索。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教学更生动、更出色。“认真倾听”这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新区丁岗中心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