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艺术直觉

更新时间:2024-01-31 点赞:6411 浏览:224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古人云:“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吟咏诵读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经意之间对语言那抑扬抑扬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美妙的境界,以而推动教学论文艺术直觉的形成。例,教学鲁迅散文《为了忘却的记念》的第四部分:
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仲春七昼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原来如此!……
这一节中鲁迅对战友深切的关怀和挂念之情写得真挚动人,他多么希望他的战友们能够生活下去,战斗下去!作者忽然接到了一个“可靠消息”,他的无穷悲愤是可以想见的,他的心中不平的波涛是可以触及的。这时,作者只写下了“原来如此!”这四个字,加上后面的感叹号、省略号。这里,蕴含了多么复杂而强烈的感情!这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革命文学青年的无耻行径的极端憎恨,朗读时,要真正把握住这四个字的深刻含意和作者的情绪,并在“原来”之后作适当停顿,“如此”二字要读得深沉,不要太快,“如”要读长音;在留有足够停顿时间以后,再接读下一节。这样,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形成具体的内心形象,在感觉、知觉的基础上,再通过真情实感的朗读,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图式,使艺术直觉得以天生。

三、在写作构思中练习学生的艺术直觉

固然艺术直觉是与其他各种心理要素交融渗透构成的一种协力所致,但艺术直觉作为其中极为活跃的自由元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苏珊·朗格以符号论美学的角度指出:“对形式的各种熟悉都是直觉的。各种联系只能通过直接的洞察即直觉来熟悉。各种联系是指:独特性、和谐、各种形式的一致性、比较,以及在整个完形中的合成等等。而且,形式,以及形式的意味或含义,也都是通过直觉发现。”
在艺术创作中,作家往往更相信自己的艺术直觉,而不愿遵循某种观念。此时,逻辑思维的作用是帮助作家检验艺术直觉所捕捉的材料的思想价值,而不是为创作制定的条条框框。因此,依靠艺术直觉来创作,使作品包含某些作者根本没有明确意识到的思想内容,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形象大于思想”的情形。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这种情形就体现为作家凭“本能”——艺术直觉来创作,有时就会不知不觉地,或感觉到了却无可奈何地使自己的描写与最初的某些设想,某些观念相冲突。假如不尊重自己的艺术直觉,而是严格地按照预定的设想、观念来创作,就难免使作品显得呆板。
人们通过感官的感觉,只能熟悉事物的现象,但直觉就能够帮助熟悉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在写作中,意在笔先,辞随意生,只有对客观事物有正确、全面、深刻的熟悉,在思想上十分清楚,语言上才会明确、生动、流畅。而艺术直觉的形成来源于个人的学识和经验,所以要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直觉,就要重视积累写作材料和写作素养,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也要注重读写的结合。读是接受,写是表达,读和写是紧密相关的两种能力。读可以在吸取知识中引起求知欲,又可以以探讨他人文章写法中得到鉴戒,所以,读既为写作积累了材料,又学习到写作策略,以而提高写作素养。
刘勰说:“积字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读以穷照。驯致以怿辞。”夸大材料的积累和提高观察浅析能力的重要量。除了激发学生多读会读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在生活中吸取写作材料。“一粒沙子看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无论是自然界中风云雷电、日月星火,还是大漠孤烟、小桥流水;也不管是社会中的热门不足,还是家庭中的小事,教师都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索,并及时把它们运用于写作中,才能使学生积累生活中美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创造,使学生的艺术直觉得到进展。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