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提出不足能力

更新时间:2024-03-19 点赞:22139 浏览:975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爱因斯坦指出:“系统地提出一个不足比解决一个不足更重要。”解决不足,仅仅是学习技能的事,但是提出新的不足、新的可能性,以新的角度去熟悉老不足,就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可见,学生是否具有不足意识、能否提出不足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应获得的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学生提不出不足的理由

1、无疑可问。片面追求升学率观念束缚下的教学是结论性教学,教师讲,学生学,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以不怀疑书本给出的知识或老师、专家传授的知识,迷信于权威,迷信于书本,以不奢想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甚至面对本来就有多种答案的不足,也难以产生探究多种答案的意识。
2、不知怎样问。部分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较差或缺乏应有的思维能力,碰到不足不知怎样提出来,更提不出有深度、有新意的不足。
3、懒得问。极少数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较差,不懂的知识太多,不足成堆,干脆自暴自弃,懒得提不足。

4、没机会问。课内没有学生提问的时间和空间;课外缺少提问的环境和氛围。

5、不敢问。有些学生由于心理胆怯或自卑,不敢向教师或同学提问,害怕受到训斥或嘲笑,干脆独自一人把不足深埋在心底。

二、学生提出不足能力的阶段

1、敢于独立、主动地提出不足的阶段。这个阶段,学生对于学习中碰到的不懂的知识、不会做的习题,敢于向教师和同学提问,而不是听之任之,或一抄了之。这是低级阶段,即使所提不足都是就事论事,但已敢于提出不足,因而这也是一个重要阶段,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极大帮助。一般来说,经过教师的鼓励、帮助与教育,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这一阶段的水平。
2、简单模仿以后提出不足的阶段。这个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初步学会了按教师提出不足的策略提出不足。如对不会做的习题,并不像第一阶段那样直截了当地说:“老师,这道题怎么做?”而是问教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或“这两层意思是怎样联系起来的”等。固然这时候学生提出的不足往往还比较简单,甚至十分幼稚可笑,但已表明他们是在思索的基础上提出不足的,已经有了很大的长进,应予以肯定。当然,教师在解答时也要画龙点睛,并且留有一定的余地,让他们继续去思索、去提问、去探讨。
3、初步学会思索以后提出不足的阶段。学生在学会简单模仿提问的基础上,开始有意识地思索不足,力图提出一些有新意的不足。
4、深入钻研以后提出不足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所提出的不足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体现了一定的水平,有时往往会“将”教师的“军”。
5、革新教学论文猜测以后提出不足的阶段。这个阶段学生提出的不足往往能捉住不足的关键,具有揭示规律、猜测、发现的特点,若进而能解决不足,往往是一篇很好的语文小论文。

三、培养学生提出不足能力的策略

1、鼓励学生提出不足。教师在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对敢于向教师提问或对不足提出不同见解的学生,要给予及时、当众的表扬和鼓励;还应根据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情况,捉住机会,激发学生提问。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出现笔误或知识性错误,一旦发现后不要立即声明,要让学生浅析有没有不足,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足。
2、建立学生质疑的基础,让学生有疑可提。首先,教学中不能只重“结论”,更要重知识的发生“过程”和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要创设课堂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发现不足和探究不足。这样不仅可以获得知识,而且可获得思维策略和探究不足的能力。其次要加强学生的“三基”练习,使学生具有想象的本源、质疑的基础。再次,要扩展学生视野,丰富疑源,引发提问。

3、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善于提出不足。

4、创设提问氛围,培养学生提出不足的习惯。针对学生“不敢问”和“没机会问”的情况,教师要积极营造提问氛围,培养学生提出不足的习惯。(1)每节课留出时间,保证学生课堂上有机会提问。(2)设立“不足卡”,要求学生及时将不足记录在不足卡上,以便勤作思索或向别人求教。(3)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上设置“你问我答”专栏,每个学生随时可以把自己的不足张贴在专栏上,也可以随时应答别人的提问。

四、培养学生提出不足能力的途径

在备课和教学中,教师应随时自然地进行“心理换位”,可设想处在学生的地位能提出哪些方面的不足;当学生没有提出不足时,教师可以扮演学生的角色,假如我是学生,我会提出下面的不足……给学生以启发。另一方面,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生还要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现代社会要求学生不能孤立地对待和学习各门知识,要把各门学科知识看成是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的不同方面,需要他们把这些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所以,如何用语文的知识来解决其他学科的不足,即如何将其他学科的本质不足转化为语文不足来解,这些不足都是经常碰到并要求解决的。当然,发现并解决这些不足,要有多方面的知识和较高的能力,不易达到,假如教师在这方面多加引导,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是很有益处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