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

更新时间:2024-01-17 点赞:30546 浏览:14323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语感的培养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本文以注重生活积累、加强朗读练习、提高理解能力、充分发挥想象和加强写作练习五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就像发酵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感,语文学习就会轻松欢快地膨胀。
郭沫若先生曾说过:“大凡一个作家和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郭老说的这种“敏感”就应该是所谓的语感。《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中也多次夸大:“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进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进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的确,培养语感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能起到积极的推动教学论文作用,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由此可见,语感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是何其重要。那么如何培养语感呢?我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应贯串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

一、注重生活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以语言文字上去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以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见深切。直到自己的语感和作者的不相上下,那时候去鉴赏作品,就真能够接近作者的旨趣了。”由此可见,生活是培养语感的土壤,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品味生活,积累生活的真实感悟。

二、加强朗读练习

要培养语感,学好语文,务必要注重朗读练习。在时间上要把握好早读、课堂、晚读等几个朗读时段。朗读时要感情充沛,甚至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尽可能融为一体,这样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情感、优美的意境才会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以而使其语感、审美能力等都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朗读过程中,要重视语文知识和语言的积累,以大量的语言实践里,感受言语中所蕴涵的东西,积累语感。中学语文课本中节选了很多名篇名作,这为学生学习语言,形成良好语感提供了最佳范例,为规范学生的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三、提高理解能力

叶老说得好:“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文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一句也不轻易放过,一个词儿也不随便对付,才能达到透彻地理解。所谓欣赏,是以透彻地理解为基础的,理解不透彻,即使多少能欣赏点儿,总不免遗漏若干地方,没有把滋味辨出来。”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理解语言文字这一中心环节。教材中那些典范的作品,其语言都是经作者精雕细刻,是妙不可言的,诸如对课本中的《祝福》《荷花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文章,要求学生找到文章中“可以帮助自己理解”的词语去感受,去琢磨,这是通过揣摩词语来理解文意的解读过程。教师只有切实在语言文字练习上下工夫,语感的培养才有保证。特别要在作品中捉住那些重点的、精美的词句作为语感培养点,进行比较、揣摩、欣赏,进行透彻理解,使学生对它们不仅仅是有所感觉,而是有更深的领悟。事实上,学生理解文本的过程是语言推敲、体悟、内省的言语实践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学习领悟过程。

四、充分发挥想象

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有着,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以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语感培养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于有字处想无字文”,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悬念进行创造性想象练习,将抽象的语言材料,在角色体验和连缀画面中再现出来;还可以凭借语言材料或形象的插图、声音等进行再造想象能力的培养。我们发现,想象翅膀饱满的过程就是语感充盈的过程。

五、以写作促提高

朱光潜说:“把数量未几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作用,还要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行文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在培养语感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语言的品味与琢磨上,还应该在教学中以读促说,以说促写,以写促提高。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语感的培养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有着积极的推动教学论文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初中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