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要留意培养学生语感

更新时间:2024-02-23 点赞:4888 浏览:1469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感不足,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有很多精辟的见解。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中对语感作了描述:“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这是我国关于语感的最早解释。
当代一些探讨者则以为,语感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是一种理性的直觉性或者说是一种直接的理解。”语感论者对语感这一概念以不同角度作了界定,以不同程度揭示了语感的内涵: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属直觉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

一、语感练习的作用

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练习,我以为最要紧的是练习语感”。吕叔湘先生也同样提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1.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任务。2000年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低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中明确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进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2.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使思索力得到充分进展。语感强的人可以敏锐地对语言材料的要点、优劣、情味等做出正确判定、感知;可以让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可以不假思索地运用语言顺畅地表情达意;写作时意到笔随;乃至构建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及风格,拥有自身的言语世界——这其中,蕴积了强烈的革新教学论文潜能及无穷的思维意识。
而学生往往咬文嚼字,望文生义。如“田园”仅仅理解作种田的地方,而没能想象那一派和谐优美的农村自然风光;“春雨”仅仅理解为春天的雨,未能联想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可见,学生的字词句的积累太少,语言的感悟太薄弱。
语文教材中大多是文质兼美、内容丰富的语言材料。教师在教学中,假如能充分利用,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感练习,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才会大大增强,思索力才能得到充分进展。学生通过语感的练习,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犹如年轻人谈恋爱所惯有的那种“感觉”,“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廖等等说不尽的意味。”
3.吴济南指出:“学生在语文课中感受直觉形象,诱发审美情趣,进行审美鉴赏都必须基于语感。以语感入手对学生进行语文美育,旨在健康的审美心理、高尚的审美观的形成和确立”。语感是一种心灵的感觉,和一个人的思想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抽象概括的特点。它在长期的实践中潜移默化,以而积淀了社会生活和文化熏陶的内容和性质。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穷希望,以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

二、语感的培养

基础教育不断地革新教学论文,教育观念不断地更新,新时代的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革新教学论文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如此重要,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以为,应该主要进行下列三个方面的工作:
1.积淀语文知识,提高字词感受力。语言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符号系统,因此,阅读者需要具备系列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对文字的社会功能、汉字的字形、词汇的构成、短语的组合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还缺乏敏锐的语言感受力,所以培养语感首先要以字词积累着手。
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力,他们积累词语并不仅仅依靠字典、词典,而是在大量的阅读中得到的。但说话者、写作者却千方百计地摆脱语言系统的规则,以便把自己想要传达的内涵作用表达出来,而这往往是活动的、可变的,具有个人倾向。学生要真正感受其中韵味,就必须有相应的语文知识的积淀。
2.夸大诵读,增强整体感知力。对于学生来说,想要培养良好的语感素质,除了引导他们自觉感知客观社会言语对象,丰富语感素质的感性因素外,主要的和首要的途径是学校的语文课的教学。良好的语感素质必须以相应的教学形式加以保证,才能得以有效培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大量地阅读文章,当所汲取的言语作用达到某种程度,即言语本身的规则在言语主体身上积淀到相对完整和巩固的程度时,积淀在言语主体的言语规则自动进行组合、调整,终极形成一种语言直觉结构。要使学生形成语言直觉结构,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诵读。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和形式的感受性,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言语,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转化为学生的语感素质。总之,语感像一股流水,教师通过对学生的阅读练习,增大它的流量;同时要留意对学生的引导,使它流向既定目标。
3.理性浅析,加强言语实践。一个人的语感素质也得益于后天的理性成分。每一个正常的人都有一定的语感技能,否则人们便无法进行言语交际了。但是,后天接受语文教育的差别,会造成人们语感素质和技能的差别。具体到每一个人,语感的素质有高下之分,即其深度、广度、美度、敏度无不因人而异,其语感技能自然就有强、弱之别。
一般地说,文化程度和语文素质越高,接受和发出言语符号的范围和深度就更为广阔和深入,精神、心理活动更易趋向细致和深刻,语感素质就更高,语感技能就更强。夸大语感作用,决不意味着排斥或轻视语文知识的教学。语感主体只有经常地、有目的地进行对言语对象的认知、感受和理解,才能提高语感素质的水平,使之由低级的、浅层次的语感水平向高级的、深层的语感水平推进。这也正是我们进行语文教育的教学目标。
(河北省保定市二十三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