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路在何方

更新时间:2024-03-02 点赞:27552 浏览:13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课改中,不少语文课堂如同患上“流感”,发着不正常的“热”--自主热、合作热、探究热、多媒体热……打着课改标签,却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本真。因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值得每个语文教师关注的重要不足。语文教学只有在走感性路线的基础上,营造情感沉醉的课堂,才能秉承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才能够真正返回语文应该走的轨道。
关键词感性路线;微笑;朗读;情感沉醉

一、淡化知识目标,走感性路线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的呈现目标难以引起学生去探求、获取的兴趣和需要。理由是,这些目标依然以某些理性的结论为主,没有完整的论述系统,缺乏应有的挑战性,也体现不出能力提升的梯度,更重要的是,语文规律性知识也确实不是语文学科学习的主要方向。因此要让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学习的欢快,必须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更多地走感性路线,如以文本内容出发作一番有趣地联想,针对文本观点(或人物、事件)发表个人的看法,对所提供的文本进行有条件限定的改造,用多种表情朗读文本中的重点语段以体悟其中所表达的感情,等等。

二、把微笑带进课堂,关注每一个学生

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氛围是学生能获得沉醉体验的情感支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有导向的情感活动的有着是一堂课顺利进行的润滑剂,不仅具有传递知识的功能,而且还具有培养个性及其它良好心理品质的功能。正如勒夫所指出的那样,学生不仅有求知的,同样也有情感的和社会归属的。通过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能够使这些得到不断满足、调节、提升。所以教师要倾注自己满腔的热情,架设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把微笑带进课堂,关注主体的成功体验,发挥教学“推动教学论文者”的作用,运用艺术性的言语和热情、温和的神情、亲密无间的动作对其进行肯定和鼓励、指正和点拨,使学生感受老师评价的真诚,产生学习的兴趣、情趣。如轻轻摸摸学生的头:“你吟诵的很有韵味儿,老师自叹不如!”或发出由衷的赞叹:“听你朗读真是一种享受!”“刚才的两位同学很勇敢,谁还敢向他们挑战?”“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求答案的过程!”……可以说,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都会冒出很多“奇思妙想”,拉近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间隔,课堂变成了轻松和谐的生活乐园。

三、把朗读带进课堂,关注每一个领悟

有位智者说道:“领悟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读者与作者同呼吸。”而领悟不是靠老师以文本中提取出来教给学生的,而是靠学生自己去朗读去发现的。三分文章,七分读。语文教育专家商友敬说:“文章的精华在句子之中,字句之中有深情,有气韵,有见识,有抱负,你不读,这一切精华不会自己显露出来,而只能是纸上的铅字符号,那是死的,要把死的变成活的,只有读,让它在你嘴里活起来,然后才能在你心里活起来。”内蒙教研室丛智芳老师以为:“一篇文章,一段话、乃至一个词语的选用,都会流露出使用者不同的思想、观点、倾向、感情。”由此可知立足于文本的教学,可以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达到润物无声、无声似有声的效果。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重视朗读的作用,让朗读活动贯串于语文学习的始终。这样才能不断诱发和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帮助学生与文本展开布满灵动的对话,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探究、体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头脑思索不足,用自己的聪明大胆质疑,大胆发现,大胆表达。

四、摆脱随意性,创设有助于“沉醉”的课堂范式

应该说新课程标准反映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规律,但是缺乏与之配套的课堂教学范式。这使得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以下两种情况教学论文。一是以考试为纲,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课堂的提问方式就是考试的提问方式,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的厌倦和思维的“冻结”,根本谈不上所谓的“沉醉”体验。二是以教学者自身的积累、经验随意发挥,一篇课文,十个人可以教出十个版本,目的、程式大相径庭。这种自由度和随意性太大的教学,只适应于少数素质特别优秀的教师,而未经精心设计的教学正是造成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无精打采的主要理由。因此,语文教师应在成千上万的优秀课堂教学案例积淀中,提炼出体现语文教学本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华,科学设计出沉醉式的语文课堂。这就似乎是印刷需要制版,铸件需要模具一样,教师走进课堂应该有一个可以参照的模板。这种模板集结了各种聪明和资源,有能够激发学生思索的不足链,有可资参考、选用的相关资源,有适合教学的各种活动样式和练习指导等。
笔者在《斑羚飞渡》(人教版七下)的课堂上设计两个不足:①老斑羚们以悬崖上坠下,特别是镰刀头羊的最后举动让我们想到人类哪个类似的场面?(学生齐答)狼牙山五壮。②像这种这么悲惨的事情没有发生在我们同学们的身上,但是假如我们设想一下,假如我们就是这一群斑羚群中的一只,或者是一只老斑羚,或者是一只小斑羚,现在正面对着飞渡,那你会想到什么?会对对方说些什么呢?同学们的对话设计都能留意利用语言体现斑羚们的可贵的自我牺牲精神,所以让我们觉得非常公道。以上两个不足分别联系现实,拓展了故事;设计对白,把握了主旨。有助于学生“沉醉”在语文学习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作者先容:
龚春治男(1975-),籍贯:福建安溪,1996年开始以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2005、2008年分别获得安溪县骨干教师、安溪县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注重探讨班主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