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鸿门宴上刘邦何能金蝉脱壳

更新时间:2024-03-12 点赞:5849 浏览:2003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鸿门宴》描写的是刘邦和项羽在推翻秦朝,为争夺天下而首次展开的一场政治斗争。在这场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的斗争中,面对“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且前途无量的项羽,地位并不显赫的刘邦,在“插翅难飞”的困境中化险为夷,得以“金蝉脱壳”,何故?
传统刘邦是项羽“妇人之仁”而被放走的。如项羽是“沽名”,苏轼项羽是“君人之度”。这样项羽就成了“刚愎自用”“妇人之仁”“有勇无谋”“优柔寡断”的代名词。但我鸿门宴上刘邦被项羽放走的,走掉的,“走”盲目无序地走,有头脑、有准备地走;慌慌张张地走,游刃有余地走。
为何这样讲?请看宴会始末刘邦的精彩体现。
宴前,当刘邦以张良口中得知项羽要攻打时,虽大吃一惊,惊恐万分,但他毕竟城府很深,很用人。故在危机关头他沉着争取部下张良的意见,并细细地询问项伯的年龄,机智敏锐地做出的打算(“公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约为婚姻”),他是头脑冷静、目中有人的人,应变、做事果断的人。这一“拉拢利诱”的对策确实高明,不但让项伯把敌我之别、血缘之亲抛诸脑后,还让他替己说情、为己开脱,还让他在危急时能出手相护、为己所用。再者刘邦亲往鸿门谢罪,大胆的决策,非此以阻止项羽进攻。刘邦在宴会前的精彩体现,足以他后来的“走”是有准备、有头脑地走,而非盲目地走。
宴中,刘邦“先破秦入咸阳”,是“有大功”之人,但在同为诸侯王且小他二十多岁的项羽面前却谦词卑礼,不惜自贬身份,多次称臣,并屈尊面北而坐,这真是能屈能伸大丈夫也,而这一竭力迎合项羽沽名钓誉、好大喜功性格的做法,也展现了刘邦知人知己的。更耐人寻味的是,刘邦宴前对项伯说的话(吾入关,秋毫不敢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与宴会上樊哙对项王说的话(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如出一辙,赴宴刘氏集团早就召开了秘密会议,把赴宴说的话早就做了一番统一,目的是不同的人对项羽同一解释,打消项羽的疑虑。的屈尊,樊哙的解说斥责,不但使项王理屈词穷,“未有以应”,还让“都尉陈平召沛公”,项王对“刘邦起如厕”毫无疑心,对樊哙、张良的离席也都毫无防备。刘邦的精明再次。
宴后,刘邦对张良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准备礼物为了的诚意,拉进与对方的距离,以打消对方的疑虑,这更刘邦是有备而来的,这都为他的有序而走做好了准备。
不过细读《鸿门宴》结尾,确有一处生疑——都尉陈平出账召沛公,怎会刘邦已走?怎不报告?他又去了哪里?文后注解:“陈平,当时是项羽的部下,后归刘邦,官至丞相。”这一注解本身就做了最好的解释,猜测陈平此时已有降刘之意,放走刘邦,这也许是陈平后来官至丞相的理由。
有人也许会说这陈平放走刘邦的吗?怎能说刘邦是走的?翻查《史记》,可知项羽陈平效力的位君王,在《史记》里演绎了一段用人史上的“陈平三迁”。“三迁”的背后,演绎的是各抗秦集团领袖用人的智慧和韬略。
陈平先后事魏和楚,然为何事汉?我想忠贞和操守在面对虚心纳贤的明主时才有的用武之地!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刘邦虚心纳贤和用人的智慧,陈平怎会投靠刘邦,又官至丞相?
所以,刘邦之独特忍他人所忍,用他人所用,他的成功凭的是以柔克刚的智慧。这一智慧不但帮他走出了鸿门宴上危机四伏的险境,也走出了刘氏一统天下的锦绣河山。
刘邦所言:“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如此看来,刘邦确是凭的智慧走掉的,而被谁放走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