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1-15 点赞:4232 浏览:1425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5071(2011)11-0110-02
教学设计是解决教与学的不足的一套案例,也是师生双方互动的预案。它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是落实教学理念和指导教学行为的案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动教学论文学生全面进展的条件和保证。
1教学活动设计要紧扣目标
我们每教一篇课文,所设计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比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个教学目标,以一年级开始就作为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几乎每篇课文、每堂阅读课都要安排朗读练习活动,但是直到六年级毕业,很多学生仍然做不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要转变这种状态,就要设计专门的朗读练习活动。
以《小露珠》(苏教版第五册)为例,围绕“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个教学目标,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系列的朗读练习活动:
1.1读熟短语。课文中出现了大量的短语,如:“闪亮的小露珠、像那么闪亮的小露珠;透明的小露珠、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这些短语因有多个修饰语,学生一时难以正确停顿、流利朗读,唯有进行专门的层级练习,学生才能逐步掌握短语的基本结构和停顿、拈连、重音的朗读技艺教学论文,也才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短语。
1.2读通课文。学生自由大声地练习朗读课文,并让学生选择自己最难读好的段落当众朗读。这样的练习才是真练习,而只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读自己满足的段落,学生就很难得到真正需要的教学指导。
1.3情景演读。教师扮演小露珠,学生扮演小动物及花草树木,教师随机走到学化中间,向学生问早、问好,学生就自己的角色随即礼貌地回复问好,这个演读的练习,将课文中的对话练习转化为生活化的情境会话,使课文语言化为学生自己的生活化语言,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真正好的朗读就像说话一样,自然妥帖,而不是装模作样,或者拿腔拿调。
如此三项朗读教学活动,分别安排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但是都对应着朗读教学的目标。教学活动扎实有效,朗读教学目标的实现自然水到渠成。
2教学活动设计要力求整合
我们设计的阅读教学过程基本上是线性的,即按照学生学习课文的先后顺序,安排一个一个的教学活动,并且非常注重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衔接、过渡。这样的教学过程很有条理,环节紧凑,但是活动项目多为单一性的,或读词语,或读课文,或讲解段落,或造句等,活动项目转换频繁,学生的思绪往往难以跟上教师的思路。一旦某个环节出现意外,下面的教学环节就受到影响,甚至难以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我们不妨将各种单一性的教学活动加以整合,形成教学活动板块。一堂阅读课可以设计三四个教学板块,每个教学板块围绕核心目标,可以融合多项教学活动。如此,一个教学板块就有充分的教学活动时间,更可以实现多项教学目标,推动教学论文学生多方面的进展。
如:《我和祖父的园子》(苏教版第十册)一文,可设计四个教学板块:(1)词浯归类听写;(2)读悟园子景物;(3)体悟童年生活;(4)仿写“借物抒怀”。其中每一个板块都是综合了多项教学活动,如第一板块的“词语归类听写”,要求学生听写三组词语:蜜蜂、蝴蝶、蜻蜒、蚂蚱(写一个同一类的词语);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看似简单的听写活动,实在暗含了多项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倾听的意识。听写时,教师每组词语只念一遍,要求学生听清楚、记住了,再默写。由于每组词语有四到五个,学生如不专心倾听,就会“前听后忘”有的学生没有认真倾听的习惯,刚听了两个就开始默写,后面三个都没有听到,他们以为老师还会再念一遍,而我们要求学生只能画个“0”(大鸭蛋),以此警示自己。如此,学生就不得不认真倾听了。
(2)练习学生短时记忆的能力。学生往往难以一下子记住四到五个词语,而有了记忆的策略与诀窍,记住这几个词语并不难。有的学生运用纲要信息法,只记每个词语的第一个字;有的学生发现这几个词语之间的联系,都是某一类的,运用归类汜忆法、如此,学生的短时记忆能力就会逐步增强。
(3)帮助学生归类巩固词语。在学生听写完三组词语之后,再奖励学生听写一个词:草帽。要求学生将它归到其中一组词语下面。实在,这是一个“陷阱”,“草帽”既不属于第一组的昆虫类,也不属于第二组的作物类,更不属于第三组的农活类,只能是独立的一类。但是这个“陷阱”无疑让所有学生幡然醒悟:词语要善于归类,学习不能迷信教师。同时,也让学生端正了预习的态度:不认真预习,就是偷看词语,也一时找不到地方。而这三组词语。又勾画出了课文的整体结构:先写园子里的昆虫,再写园子里的童年生活,最后写园子里的作物。这为学生进入下面的学习板块作了铺垫。饶有情趣的听写练习活动,使学生一举多得,教学自然卓有成效了。
3教学活动设计要有一定深度
我们的教学目标要集中一些,教学内容要精要一些,以便教得深刻一些,学得透彻一些。教学活动应在三个方面体现出深度的价值:
3.1有效思维的长度。有效的阅读教学必定具有理智的挑战,没有思维强度的阅读教学难免肤浅而乏味。教师设计的不足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有思维的容量与思索的空间,有挑战的不足才具有吸引力,才能促使学生进入学习的境界。
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仅仅提问:在作者的眼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就远未触及课文的教学价值,假如进而提问:作者是如何把自己心中的那样一个园子描述出来的?有哪些我们没有想到过、运用过的表达策略与方式?如此,学生的关注点自然落在了作者独特的表达聪明上了,思维就聚焦在课文隐含着的教学价值上了,所得自然就丰厚了。
3.2情感体验的深度。任何教学活动唯有真正触及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心灵深处,才具有情感的气力。我们应该避免那种贴标签式的阅读活动。
如教学《爱如茉莉》,学生能以文中父母之间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那淡淡的、纯净的、持久的爱情,但是对文中景物蕴藏的情感却难以感受。教学中,让学生专心读一读病房里那温馨的一幕,揣摩一个“探”字的内涵。学生在比照中感受到了此时的阳光也如人一样有了感情,不忍打扰父母之间恩爱的情意。这是景语,更是情语。这种阅读体验,足以让学生对习以为常的景物描写产生“陌生感”,以而产生语言的敏锐感。
3.3语言练习的效度。教学活动的外在形式主要就是学生的听说读写活动,而活动的凭借就是语言,是言语实践活动。既然是教学,必然有教师的指导与练习,这是有别于生活中的言语实践活动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设计的言语练习活动必须推动教学论文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进展,而不是已有水平的简单复现。有的教师在学生理解、感悟课文思想内容之后,往往让学生将自己此时的感想用文字写下来,以为这是进行写的练习。实在,这样的写的活动仅仅是写的作业而已,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基本上没有什么推动教学论文作用。有效度的写是要有要求与指导的,
总之,教学设计是一门科学,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依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情和环境条件等,运用教与学的原理,策划师生互动案例,以此来实施有效语文教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