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运用中误区

更新时间:2024-03-07 点赞:24611 浏览:1096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目前,国家农村远程教育为我们学校配备了很多先进教育资源和设施,多媒体技术成为语文课堂的全新手段,给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但是,任何一种技术手段只有为教学内容更好地展现服务辅助功能,才能创造出一流的教学效果。笔者作为语文老师,在数次听课和个人实践运用多媒体技术过程中,发现其中的一些人为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待消除。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误区。

一、课堂上的本末倒置现象

课堂教学本是师生情感交融的灵动场所,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而有的语文课堂却因过多采用多媒体手段,本末倒置,把“辅助”手段变成课堂“主导”。整堂课上只见到教师频频点击鼠标,学生大部分时间注视看屏幕,课堂上学生多是与课件中的“老师”对话。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生动语言的引导,得不到教师形象神态的亲密感染,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不过是放映员的角色,课件取代了老师的主导地位,而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则成了教室里的观众。

二、教学过程中的方式化现象

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时候,很多老师往往连教学过程也费尽心机设置于课件运行方式中,整节课在媒体课件的预演下,以导入到结束按照课件设计有条不紊来完成。而实际行为中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千变万化的,学生会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不足,偶然还会“突发事件”发生。假如一个教师将自己的课堂完全交给电脑来制约教学论文,自己变成操纵员,以“不变”应“万变”,那么对课堂上变化就不能随机应变,难以应对。因此,过分依靠于信息技术手段教学使之程式化运作而成为固定方式,不仅压抑教师的个性特长,学生的灵动思维以及创意也会因此被封闭扼杀。

三、音像视频动画过多现象

笔者记得在一节文学欣赏课上,有位老师将大容量图片、动画、PPT文件、视频音频材料进行组合制成课件,将文学作品中的内容生动展现在学生眼前,她以为这样就大大加强了学生感官刺激,提高了课堂效益。但是,以艺术接受角度上来说,文学欣赏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过程,这一审美过程需要独立的思索,有时更需要学生静思顿悟和潜移默化。当教师用一家之言解说词和一览无余的画面来诠释博大深邃的艺术作品时,会使学生的想象力受到限制和锁定,学生本来的个性化思维得不到张扬,更谈不上“披文入情”进行情感体验和达到文学欣赏中的“共鸣”效果了。
这种类型的多媒体软件可能一上来确实能吸引大多数人的眼球,而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会适得其反,把学生的留意力拉向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物,严重影响课堂效果。笔者以为,把多媒体软件设计得尽量美一些是必要的,但有一个标准和场合不足。实际运用过程中,既要以教材实情需要考虑,也要以多媒体软件的学科、内容、用途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切忌单为体现技术水平而使用技术。
一句话,不分场合滥用过多而又华丽热闹的视听影像会削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个性感悟能力。
上述现象和误区,笔者以为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使用媒体的常见弊端。归纳起来,就是过于突出媒体地位,淡化教材与学生,淡化语文教师的身教言教,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制作课件上而不是生动多变的课堂授课上,以而过分追求华美热闹的氛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些典型不足,必须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一方面要把握多媒体技术手段拥有信息丰富、技术含量高、艺术特点浓郁的特点和上风,积极运用好多媒体软件并让它更好地体现教学内容,活跃学习气氛、优化学习过程和提高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又要把握住多媒体软件是为教学服务的,其功能是辅助教学,目的是优化教学效果,不能为了展示多媒体而滥用多媒体。因此,教师在设计制作多媒体软件时,一定要留意心理对策,遵循教育原则,千万不要弄巧成拙。
(作者单位:山东省昌邑市奎聚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