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在农村地区运用

更新时间:2024-03-11 点赞:26200 浏览:1192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教育的方式和方向也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初中语文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在素质教育开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对应试教育而言,素质教育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进展,特别是学生探究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进展。因此,开展探究式教育也就成了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策略之一。而农村教育资源的匮乏与教育理念的相对滞后,这对学生的进展,特别是实践能力的进展,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在农村地区的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是进展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索能力,提升学生实践意识和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弥补因教育资源不足而给学生造成不利影响的重要手段。在农村地区的语文教育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教师可以以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一、培养学生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是由教与学组成的,教学的介入主体是教师与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的进行也就需要二者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因此,要开展探究式教学,教师首先要在教学观念上进行更新,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式教学,并自始至终将探究教学论述贯串于教学过程中。这是在教学对策上的定位。但是,教学对策的执行效果还需要学生的配合和支持。没有学生的支持和配合,再好的教学对策都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探究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树立起探究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学习。如在学习《孔乙己》这篇小说时,教师可以以发挥学生想象力的角度出发,以无意留意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学习完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对孔乙己最后的结局进行探讨。我们知道,在鲁迅的笔下,孔乙己的生死并没有明确的答案。一般来说,大部分教师都会以小说的叙事策略和故事情节的进展方向,推断孔乙己的结局是“死”。但是,文学的魅力就在于其有宽广的想象空间,能让读者在其中展开想象。而在作家与读者的联系中,读者在阅读中也是“作家”,是对文本的再创造。因此,关于孔乙己的结局,事实上是有多种可能性的。只要教师进行暗示和夸大,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阅读的“再创作”的情况,阐述孔乙己的终极结局,并说明自己的理由。在这样的探究意识教学下,学生会养成良好的探讨意识,会自主地观察和浅析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不足。这样的探究意识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农村地区教育观念滞后的不利因素,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转换和思索能力,提
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减少农村落后地区与城市发达地区间的教育差距。

二、充分发挥地区上风,开展实践探究活动

探究学习不仅仅是思想层面的探究,不仅仅是论述层面的实践,还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执行。只有在论述支撑下,进行实践探讨活动,才能保证探究教学的顺利实施,才能保证探究教学不是空洞的口号,不是形式教育。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开展探究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这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在这方面,农村地区的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地区社会、生活、民俗等各方面情况,发挥地区特点上风,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如,在学习《生物入侵者》这篇课文时,教师除了要立足课本,以课本内容出发,对当前生物入侵的近况和危害等各方面进行阐述外,还应该以农村的地理和生态环境出发,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生态环境,并利用周末时间进行调查探究,对家乡的生态入侵情况教学论文进行评估,并形成一篇议论文。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和探讨能力会得到增强,会对生态入侵有更深刻和直观的熟悉,这是城市所不具备的教学条件和环境。农村地区的语文教师完全可以以自身的教学需要出发,结合农村环境,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探究实践,对课文知识进行有效的探讨。
当然,现代教育是开放的、现代化的,甚至是国际化的,因此农村地区的语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既要立足于地区上风,发挥农村教育的上风和特点,还要与时俱进,最大限度地与现代教育理念、国际教育进展走势相适应,积极向信息化、现代化、科技化的教学方向进展,让农村地区,特别是处于偏远落后地区的学生接触更广阔的世界,掌握更丰富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更新、丰富教学论述知识,不断提高个人的知识素养,以自身丰富、渊博的知识去引导和感染学生,让学生以教师高水平的教学中沾恩。

三、以兴趣为向导,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现真正的探究式教学课堂方式,就必须以兴趣作为向导,引导学生去探讨自己感兴趣的、想知道“为什么”的课题,让学生通过主动地探讨、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的搜集、浅析和判定,以而增强思索力和创造力。我们构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几个科学家,而是为了培养一种独立自主、主动求索、勇于面对困难甚至挫折的精神和能力,以而使学生学会学习,以适应终身教育的需要。因此,语文探讨性学习也应是开放式、综合式的大语文探讨,它的外延包括课内的(主要是课本、自读课本等)、课外的(主要是自然和社会生活)和自我学习策略方面的探讨等,但是贯串于这一教学策略的指导思想则是以兴趣为向导。例如,我们在进行《什么是生态平衡》的教学时,假如教师平铺直叙地向学生阐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生态系统的组成、食品链和食品网构成的生态平衡以及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等不足,学生肯定不能亲身地感受到环境不足的严重性以及环境与我们生活的联系。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自主地去探讨这一不足,就必须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帝日记》、《子熊的故事》等有趣的关于生态平衡的科教影片,然后利用图片再将我国近几年严重的生态环境不足展现给学生们看,如山体破碎、岩石稳固性极差、土层薄、坡度陡而极易形成滑坡和泥石流;干旱少雨,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沙尘暴、汽车尾气排放过多不足等。将这些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不足引入课堂,形成强烈的比较和落差,使学生非常好奇地投入到课堂探讨的话题:什么是生态平衡、我们的生态平衡吗、我们怎样才能使得生态平衡。这样学生就会带着不足去寻找答案,对社会中种种生态环境不足进行探讨,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探究式教学方式的运用,是建立在一定的论述基础之上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对初中语文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区域文化的差别,特别是农村地区,在教育方式和策略上,与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差别,这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选择科学可行的教学策略,以顺利地实现探究教学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杜长明.阅读教学的三个指向[J].语文教学与探讨,2007(1).
[2]傅邦郎.什么样的语文课是一堂好课[J].语文教学与探讨,2005(5).
[3]郭根福.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王升.探讨性学习的论述与实践[M].北京: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陈玉琨,程振响.探讨性学习概论[M].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
[6]黄孟轲.人生平台上的语文[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韦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