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失落支点

更新时间:2024-04-13 点赞:14790 浏览:6727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标要求第三学段(七—九年级)的中学生每分钟阅读500字。笔者亦作了调查,130人中仅有11人达到380字左右,绝大部分学生约读230字,还有些学生只读170字左右。更谈不上流畅、理解阅读了。阅读这一基本技能不能掌握,学生只能把精力用在“读”上了。哪里还有精力来“欣赏”文章。更谈不上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只能是件苦差。久而久之,谁还想读?再来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要么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速读一、二千字的课文,也不问学生读完没有,就抛之来进行排挤“欣赏”、“品读”;要么让学生2分钟速读课文,然后分组热热闹闹的讨论,接着抢答发言,最后再来个表演;要么听一遍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然后,再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什么什么对话;尤其是本该学生品读欣赏文章精妙时,教师却又猛地来个视频……这些想象中的语文教学,怎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
学生比如一颗种子,而阅读就是土壤,课堂是块试验田。要使种子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必须有丰厚的土壤。而我们教师又是怎样耕耘试验田的呢?他们很少来指导学生阅读,却把少得可怜的一点土也给“讲”跑、“活动”跑、“视频”跑了,甚而进行拒绝阅读的“无土栽培”。亲爱的老师,你有没有想到,若把一颗鲜活的种子植于荒漠、沙砾中,能生根发芽吗?这又怎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怎能在阅读中体味语文的博大精深?所以,语文教学应该回归阅读。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耐心庇护这颗种子、这朵浪花,才会使学校这泓阅读清泉、社会这阅读之海,波光潋滟、风景无穷。
若把阅读和书写比做两只船桨,那么,思索就是一条船。是载着孩子翱翔知识海洋,畅游精神溪流,到达人生彼岸的船。
众所周知,“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剥夺了他们的思索。所以,新课标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解放思维,鼓励学生思索。可我们又是怎样进行教学的呢?还不是满堂问、满堂答,分组讨论热闹喧哗,无情剥夺学生的阅读和思索;视频汇萃,表演纷呈,光怪陆离,阻断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对话频繁,视频穿梭,谎言煽情,弱化思索……
要知,学校是思维王国,课堂是思索的殿堂。如今有人抱怨教材编的不好、难教、有意为难学生,笔者却不以为然。觉得它既贴近生活,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索,更能培养孩子。由于编者一改旧教材的详尽叙述,只在学生眼前展示了两个平台:一是入题的条件平台,一是结论平台。中间则是一条流水潺潺的河。编者意欲让教师引导学生想办法过河。可我们教师却不给学生思索的机会、时间。习惯于“善意”告诉学生,何处可铺设一块木板,何处可乘船。久而久之,学生怎会不觉得一看书就会,一做题就难?
本该让学生通过阅读、凭借思索来感受语言的精美;领略山川景致、想象异景;顿悟自然之韵、情感洞天……我们却笨拙地占用课堂,大把大把耗费时间。到头来,初中三年一千多节语文课只是装满了学生的知识口袋。他们却不会仿写句子(广东省2005年高考仿写句子题,竟有10万考生得零分),文章也是千题一面,谎话连篇……大自然的异彩纷呈、名家名篇的精致情韵、学生灵性的忽闪也因阔别思索而烟消云散。
一个不善于阅读、思索的民族是没有生机的民族,是个浮躁的民族。而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史,足以明证我们是善于阅读、勤于思索的!亲爱的老师,请庇护阅读思索吧!请找回语文课堂上失落的支点——阅读、书写和思索!当你引领一群博览群书,乐于思索的孩子徜徉于自然风光、穿行于森林草原、沐浴朝晖夕阴时,你能没有惊喜的收获?当你和这群孩子惬意地坐在教室里品读美文时,你能没有什么触动?当孩子们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地善待一切时,你能不欣慰吗?
诚如是,浸于阅读思索中的课堂、家庭、社会,怎能不奏出和谐优美的乐曲!
(苏兴传许杰山东省微山夏镇二中)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