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语文教学新支点

更新时间:2024-02-14 点赞:10093 浏览:4364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实验在全国轰轰烈烈地铺开,拿到新教材我们不禁思索,今后的语文教学路子该如何走?

一、把握课程目标的新支点

新课程目标的所谓新支点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把握好新课程目标的新支点首先注重语文学科教育,充分开发课程的学习资源。优秀的语文教材是优秀文化的体现形式之一,假如我们不能充分地挖掘它的文化意蕴,不能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育,无疑是对教材资源的极大浪费。对传统篇目的讲解,应引导学生挖掘课文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在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旨,深入感受、理解、鉴别和体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通过课文去熟悉社会,理解人生,例如:在讲授《伤仲永》时,不但要学生知道后天的努力是一个人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的重要因素,还要让学生通过思索细细体味仲永神异的禀赋到“泯然众人”的根本理由在于忽视了后天的努力,并因此断送了先天的才华。这样使学生在心灵上深受震撼,切实了解并且自觉认同良好的素质教育对他们的人生选择具有重要作用。
课文里浓缩着“天下为公”的理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无为而无不为”的聪明及“己所立而立人,已所达而达人”的道德原则等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教师应当以神圣责任感和责任心去组织教学,启发引导学生以认真的态度和灵活思维方式去吸取人生浓缩的精华,使学生真正朝着成为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的大方向稳步前进。

二、挖掘课文内涵的新支点

教师要教好语文课,还必须真正喜爱这些课文。我们必须吃透课文的主旨及精神,不要只弄懂其表层思想和文本意思,还要“发现其蕴涵之意”。所谓课文内容的新支点就是站在今天的角度,以今人的思想观点去审视作品,观察历史、社会和自然,揭示出课文的现实作用,例如:《春》、《济南的冬天》、《树林草原》等抒怀散文,主要是描写山水风光的绮丽美、表达一种寄情山水、和谐安宁的情趣。以现今的视角来看我们还可以感受其中蕴涵的自然环境美和风情美、休闲生活的情趣等,同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联想到优美的景观不仅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审美需要和精神文化需要,还可以推动教学论文旅游事业的进展,拉动经济增加。如此一来,通过学习课文,学生的环境意识自然增强了,以单纯对人文的关心扩展到关心动物、植物、山川河流等一般作用上的大自然。这样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作品阅读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品德美和言行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热爱真理和追求理想的心境美。

三、探讨教学策略的新支点

所谓的教学策略的新支点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大胆地尝试“整体阅读”的教学方式。初中阶段首次出现“整体感知”,是1992年的“九义”大纲。“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当时固然列为阅读能力练习18条的第一,但只是作为低级阅读技能来看待,大致相当于学生预习课文那样的粗读。2000年,国家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低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整体感知”的内涵和地位起了实质性的变化。所谓“整体感知”就是在感知过程中一个客观对象被当作一个整体对待。每篇课文都以其独特的异质成为各自独立的个体,它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并且是作者心灵世界的描述和摹写,是作者人生观、世界观的外在显现。因此,课文是知识、思维、情感、审美等各方面教育效益的结合体。而这各方面的教育效益就体现在每篇文章的字、词、句、段中,字词句段都可以是不同层面的整体,同时又是整篇文章的部分。所以,“整体感知”的进行阅读就是在全篇整体的角度中对不同层面的整体进行考察与理解。
既然“整体感知”在阅读过程中能发挥如此大的积极作用,那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如何采取“整体感知”的教学方式呢?我们都知道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字、词、句、段围绕一个共同的主旨——中心思想而构成的有机整体。根据以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心理特点,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也应引导学生先对文章以整体上进行把握,再对各部分作具体浅析,最后再回到整体上进行综合归纳,以而达到对整篇文章内容的正确感知和深入理解。例如在教学《回忆我的母亲》一课,教师可提出这样的不足:“母亲是一个怎样的母亲?”要求学生根据文中具体的事例进行浅析。这样,学生很快地在文中找出体现母亲勤劳、俭朴、仁慈等品质的事例进行浅析,最后对母亲的印象有个整体的把握。
总而言之,刚起头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只要我们勇于探讨总会有成熟的经验。我们期待着那一天!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