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教学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有着不足及策略

更新时间:2024-03-15 点赞:5135 浏览:118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育部自2001年颁布语文课程标准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是由于认识上的不足以及具体施行中存在种种困难,高中语文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多加重视并努力探究解决方式,以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的高效发展。

一、新课改存在的困难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发展奠定基础。新课标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又要有语文知识的应用。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和课程特点的规定,对高中语文教学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仍有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还存在很多误区,一部分教师有“穿新鞋走老路”的倾向,认为新课改就是“雷声大雨点小”,抱着消极的态度来应对改革,仍然沿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教学,忽视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甚至还有部分教师机械地模仿新的教学形式,缺乏自身对教材和教学方式的挖掘和探究,更缺少一种独到的见解和体会,教学深度和广度都难以达到特定的教学效果,因而使得怎样写论文www.618jyw.com
语文课堂枯燥乏味,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其次,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仍深刻地影响着语文教学。高考对高中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又在高考中占有相当大的分数比重,因而高考的考试内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内容,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难以实现。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高考语文试题的改革,如增加主观题型,加大体现语言表达能力的分值比重。但是这些改革如九牛一毛,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还远远不够。
再次,学生对语文的重视不够。我们深知,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重在积累和锻炼,需要在课堂内外循序渐进地训练和积累。然而,现实中的情况是高中生学业负担过重,几门课程相比较,学生大都认为语文是自己最熟悉的课程,可以暂时搁置一边,等其他课程学好了再补也来得及。等到有时间学习语文的时候,又发现要提高语文成绩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最终耐性不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对策

针对以上所述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应深入研究新课改的本质,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综合分析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利的对策,促进高中语文教学顺利有效地开展。

1.更新教师观念,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新课改

教师是新课改的主要实践者,只有当教师积极参与到新课改的实践中,才能有效推进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发现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进高中语文教学的进步。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增加公开课的互助学习,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教师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学习。同时,借鉴网络平台,拓宽网络资源,建立一个新课改网络交流平台。

2.积极推进高考语文改革

高考制度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应让高考语文试题尽量体现出新课改的宗旨和灵魂。我们要正视近年来高考语文过分重视工具性而轻视人文性考查的现状,要改变命题类型的模式化和标准化,重视学生的个人情感和内在需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考查,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3.注重语文学习的人文性特点

注重语文学习的人文性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以需要为基础,需要有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兴趣则基于精神需要。人们若对某个事物或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个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探索其中的奥秘。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恰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教师在课堂中应当避免照本宣科,要适当增加相关的人文知识,扩展学生的视野。学生对教师讲的东西感兴趣了,他自然会去探索去钻研,特别是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好奇心都很强,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我们要注重这方面的引导。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路程还十分遥远,随着改革和探索的不断深入,我们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新课改的宗旨和目标为指导,不断把握新课改的教学规律,创新发展思路,不断解决现有的问题,推陈出新,必将推进高中语文教学向纵深发展。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