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科技

更新时间:2024-03-05 点赞:17600 浏览:734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是知识的传授者。教支配学、控制学,学生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阻力,导致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想学。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新课程中也强调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有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能真正得到发展,现就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
首先,教师的指导到位而不越位。学生的知识是自己学到的,而不是老师灌进去的;学生的能力、品质也是学生自己练出来的,而不是老师教会的。因此,教育最忌讳强行灌输和包办代替,教育最需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
我们不少教师几乎是把那点知识掰开揉碎了再喂给学生。一篇课文从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都讲的非常明白透彻。这就会让许多学生在听课的时候几乎用不着主动思考,于是就出现注意力分散、感到无聊和厌倦的现象。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再给予批评和指责的话,就容易让一些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面对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作为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个别辅导。因人而异达到因材施教。在课堂上应少讲、精讲,抓住最关键的部分,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练习。越是成绩差的学生,越是不能进行单向灌输,因为灌输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学习困难的问题,最好是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简而言之就是要分清对象、抓住关键、教给方法、适当引导。
其次,要使学生在课堂中有实质性的参与。在有些教师的课堂上,总是充满着一问一答,表面热热闹闹,但细心体会就会发现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还是比较肤浅和被动的。教师的问题未必是真正具有启发意义的,学生的参与未必是建立在积极思考基础上的,有些回答纯属烘托气氛;教学活动完全按照教师预先设计进行,而不是根据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而灵活机动地进行调整,学生参与更多的是回答问题而不是提出问题。当然,那些一堂课全由教师“独唱”就源于:标准论文www.618jyw.com
更谈不上促进学生的发展了。《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那么,要使学生在课堂中有实质性的参与,让学生能真正得到发展,有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听、多读、多说、多写、多问、多想,甚至还可以多演。
在教材中,有许多地方需要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然而,有的教师怕浪费时间,就省略了这一环节。实际上,只要教师当好“导演”,让学生亲自感受、尝试,一起合作,不但学生学到了知识,还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训练,也能增加同学之间的友谊,形成良好的风气,寓教于乐。我想,这比教师在课堂上干巴巴地讲一遍、十遍效果还要好,这也正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具体体现。
把课堂都还给了学生,那教师岂不是无事可做了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组织者和的引导者”。所以,教师就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教师就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的新模式。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能真正得到发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