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更要备好学生

更新时间:2024-01-15 点赞:25496 浏览:118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传统教学的“备学生”,教师往往以教学任务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初始状态,一般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教学起点。教师往往注重对系统知识的传授,很少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动机、兴趣和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因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就像一个个被灌输的容器。
新课程提倡的“备学生”是指在树立“以学生进展为本”的学生观的基础上,教师积极主动地考虑到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索及进展空间等不足。

一、备课备学生,要适应学生的智力进展水平。

备课备学生,要适应学生的智力进展水平,这样才能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主要应以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年龄特点。年龄特点一般指某个年龄阶段人的智力进展情况教学论文。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智力进展情况教学论文方面有着着较大的差别。教师在备课时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以而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例如,教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一定要先举具体的例子,然后加以阐述,而不能像教中学生那样先讲原理,再举具体的例子对原理加以阐明。
2.学习基础。学生学习新知识,增加新本领,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的一种“生长”,教学前不对他们原有的学习基础细加浅析,那么教学目标就可能制定得不正确。教学目标制定得太高,学生学起来很吃力,对学习的兴趣可能因畏难而大大降低,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教学目标制定得太低,学生不用学就知道或者学起来绝不费力,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没什么收获,缺乏新的“生长”。因此,备课是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深入的浅析,了解和掌握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找准学生最近的进展区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二、备课备学生,要适应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进展水平。

备课备学生,要适应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进展水平,特别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
1.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熟悉倾向和情绪状态。和成人不同,小学生对于学习的投入,不是受任务的驱动,而是受兴趣的驱动。小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教师生动的讲述,形象的画面,趣味的游戏都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小学生的兴趣缺乏持久性,兴趣转移得比较快。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考虑如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并持续比较长的时间。
2.求知。求知是人与生俱来的心理状态,它的起点是对客观事物的好奇心;好奇心向高层次进展,便形成了求知。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便会产生较为持久的学习动力。而对学习活动具有持久的动力,便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较强态势。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充分重视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启发学生提问”和“教师设计不足引起学生思索”是比较有效的做法。

三、备课备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别。

学习差别包括学习习惯的差别、学习策略的差别和学习结果的差别等。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要面向大多数学生外,还要关注一些特殊学生。特殊学生包括困难学生和拔尖学生。通俗地说,要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吃得下”,要让学习拔尖的学生“吃得饱”。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既要体现基础性又要体现进展性,所谓“上不封顶,下要保底”。让困难学生完成课程标准的一般要求,让拔尖的学生挑战难度大的材料,使他们都获得纵向的提高。
以我所教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差别。在这堂课上,一般的学生只要能根据文中的注释理解诗意,将译文写清楚,写通顺就可以了。为了让困难学生达到这个基本要求,自己亲历小组讨论,帮助困难学生理解诗意。而对拔尖的学生,在提要求时附上一句话:假如,你能以诗歌的形式来写译文那就更好了。这样,教师在一堂课内既面向了大多数学生,又关注了特殊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全面了解了学生,再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教案,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周昆,教师,现居湖北利川。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