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轻易忽略浪费现象及对策

更新时间:2024-01-14 点赞:11883 浏览:4744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到位,以致于课堂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重点没有落实,难点无突破,无疑是一种最大的课堂浪费。除此之外,是不是还有一些我们已经司空见惯的教学行为也在不知不觉中造成语文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却一直被我们忽略了呢?
现象一:故弄玄虚
某教师在教授《观舞记》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
动人的音乐,优美的舞姿,都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可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时,却似乎捉襟见肘,为语言的匮乏而苦恼。那么,怎么解决这个不足呢?今天老师很隆重地向大家推荐一篇文章,学后一定会让你大有收获。想知道这篇文章叫什么名字吗?它就是冰心老人的《观舞记》。
在学生已知课堂将要讲授的内容并做了一定的预习作业的情况下,该教师设计这段导语迂回曲折地推出所学内容,显然是一种课堂时间的浪费。
现象二:舍本逐末
教授《吆喝》一文时,教师不遗余力地播放各种吆喝声,学生听得很兴奋,甚至跟随吆喝,而对课文组织材料的思路探究却简单带过;学习《那树》一文时,教师花大力气组织学生设计移走大树的最佳案例,但在引导学生品味课文富有体现力的语言时反而蜻蜓点水,一略而过。
现象三:追求形式
一位教师为了把“教师的讲台变成学生的展台”,在授课时,反复为学生提供读课文的机会,凡是被点名读课文的同学都要站在讲台前朗读。一位同学坐在第六排中间,当点到他读课文时,他四周的几个同学不得不挪动凳子让这位同学过去。这样,等这位同学站到讲台前时,已过去了近一分钟的时间。可以想见,当这位同学朗读完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势必还要再浪费一分钟。
上述现象仅仅是语文课堂轻易忽略的浪费现象之一斑,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里就不再赘述了。那么,如何努力在实践中减少直至杜绝这些课堂浪费现象呢?这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深入反思。

一、教师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真正的重视

新课改以来,“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已成为共鸣。但实践中,很多语文教师对学生的重视并不够,对学生的基础、需要与个性、情感考虑较少。比如上述现象一,教师没有尊重学生预习的实际,故意绕弯子,其本质就是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再如,有些教师上课时总是口若悬河、旁征博引、滔滔不绝,使得语文课堂成了教师自己表演的舞台。此中缘由,一方面可能是教师不放心学生,要把学生的思维完全拉进自己预先设计的框框中;还有恐怕是想炫耀一下自己的博学。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说明教师没有真正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实在,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要通过“学”才能起作用。教师假如忽视了学生的“学”,就会影响双方的交流;“教”假如得不到“学”的积极有效的配合,其结果只会是白白浪费了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了。
总之,一堂语文课,假如光注重教材、教法而忽视了学习主体(学生)的话,那么,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自然会成为必然。即使教师对教材钻研得再深再透,教师的教学设计再精致、再新奇,这种教学也只能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二、教师对语文的本体地位缺乏必要的熟悉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介入,达到活跃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唱、辩、演、画等形式引入语文课堂本无可厚非,但关键不足是,语文课姓“语”,语文课的教学应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与语文能力的进展。学生是否走进了文本?能否品味到文章遣词造句的妙处?能否体悟出作品的情感?这些才应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着力点。一味追团锦簇的教学形式,而将内容弃之不顾,终极只能冲淡甚至淹没语文味。上述现象二中所举事例,就是教师因缺乏对语文本体地位的熟悉,将语文课上成了民俗欣赏课、社会实践课。

三、教师对课堂细节缺乏细致的考虑

在课堂上,任何细节没有关照到,都有可能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如课件太过花俏,使学生无法专心于视听媒体所涵盖的教学内容。再如上述现象

三、教师光考虑了形式而欠缺对课堂教学整体的必要统筹,以致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

不当的讨论也轻易造成课堂浪费。或是由于话题简单,无讨论价值;或由于频繁使用,导致课堂人声鼎沸,纪律松弛,学生无法静心读书与思索;或体现为浅尝辄止,学生无时间进行充分交流,自然亦无所得。凡此种种,均使讨论流于形式,造成的课堂浪费不言而喻。

四、解决对策

1.优化课前准备,充分了解学情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影响学生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这句话夸大了在课前准备时了解学生的重要量,而这一点恰正是教师平时最轻易忽略的。很多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只备教材,不备学生,结果导致课堂教学内容可能不符合学生实际需要,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课堂效率的降低。所以,语文教师备课时除了备教材、备教法之外,千万莫忘备学生。
那么,怎样去备学生?
一要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是否适应学生智力进展的情况;二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什么还没有弄清楚,什么是最轻易错的,他们可能碰到的困难是什么,怎么解决……并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避免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
比如,南京市小学和初中的教材中都收入了《安塞腰鼓》一文。也就是说初中生是在小学学过的基础上再次面对同一篇课文。那么,初中教师在教学该文时必须留意到上述学情,在课文的导入、相关背景以及整体把握上可节奏快些,而在思维练习方面对学生进行提升。

2.优化活动安排,凸显语文本位

语文课的活动安排要凸显语文本位,这样才有利于语文知识的讲授和学生语文能力的进展。在这方面,很多优秀的语文教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经典的案例。
比如,钱梦龙老师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文时,就引入画一画的形式。围绕着赵州桥大拱和四个小拱的位置联系,钱老师先后画了5幅图,每一幅都是在学生说明完两者的位置联系后所绘。而每画一次,学生对说明文语言正确性的体悟就加深一次。这种以画一画的活动来辅助语言教学的设计显然是摆正了本(文本)和末(活动)的联系,凸显了语文本位。

3.主导、主体相结合,加强组织调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就要相信学生的阅读体验,让他们走进文本,勾画圈点、体悟品析,而不是越俎代庖。这就要求教师去除炫耀之心,钳制住自己的嘴巴,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表达与展示。
当然,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超然物外,放任自流。由于教学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过程,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还要尽主导之职,在学生思路发生偏差时要及时拨乱反正,在学生表达谬误时应迅速指出并予以纠正。
另外,教师还要善于运用一定的组织调控手段,比如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讲好要求,做好组内的分工:谁主持,谁记录,谁发言都要明确。否则学生活动仍易流于形式而无实效,造成课堂宝贵时间的白白流失。

4.恰当使用多媒体,避免喧宾夺主

多媒体强烈的视听效果能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有助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用多媒体教学在节省教学时间、增加课堂信息容量等方面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但要留意的是,使用多媒体要充分考虑到语文学科的特点与语文能力的培养,不要过分追求声像效果,以免语文课类同美术课或艺术欣赏课。还要思索的是:课件中展示的信息是否限定了学生对文字内容多义性的理解?是否限制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阅读与品味?是否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进展?
毫无疑问,课堂教学应是一种有目的、讲求效益的活动。那些不计效益,不考虑教学实效性的课堂教学行为都是一种浪费,是教师不能忽略并需认真反思,终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减少直至杜绝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三低级中学)
(责任编辑:王亦妮)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