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13 点赞:3732 浏览:11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开篇即说:“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这表明随着语文教育革新教学论文的深化,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在语文教育领域不断渗透。语文教学既是练习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过程,也是传递文化、陶冶人生、建构人格、唤醒灵魂、推动教学论文生命个体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完善的过程。语文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理想与未来的追求、对自然与人生的关怀,培养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学生的人文基础、对人类的责任意识、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对科学的兴趣和态度,往往对其学习起着决定性作用。由此,我深切感到,切实加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人文教育迫在眉睫。
中学语文应该贯彻爱的教育、善的教育、美的教育等价值内涵,丰富学生的情感教育,要教育他们理解亲人之爱、故乡之爱,给他们对自由的渴望、对道德生活的向往;教育他们用勤劳的手段去获得让自己更加幸福的美好的生活信念;教育他们用同情、怜悯、爱的眼光看待世界,而不是以斗的眼光、恨的情感看待世界。语文教育应该教学生以爱美的心,对自由、对幸福、对人生现代化作出自己的理解。下面笔者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谈些看法。
我们现在是把语文教育的性质定位在工具教育、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培养上的,所以语文教学教给学生的大多数是语文基础,教师看重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等技能的培养。要知道语文教育不仅是语文技能的教育,同时还是价值的教育,没有价值的语文是不有着的,语文和价值观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东西。语言教育在一个人的生命过程中,在一个人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过程中,发挥着奠基性作用,尤其是中学语文教育,它发生在一个人世界观形成的时期,这个时候语言范式对他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可以说,这个时候一个人掌握了什么样的词就会有什么样的观念,他会说什么样的话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因此,语文教育应当更加重视作为价值观教育的作用。语文教育所发挥的价值观功能决不会低于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由于语文中的价值观是潜在的、渗透性的。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以教学中体现思想导向,要尊重生命、珍惜真情,体现人文主义的价值观念。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读一本好的语文书,就是和很多高尚的人谈话。要想普遍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人文素质,教师必须以语文教育、教学革新教学论文上找突破口,以文本为依托,将人文教育贯串于认知教学中,品味文本中经典范文,细嚼慢咽、反复吟咏文本中的范文,这样学生的心灵才能得到进化,品味才能得以提。教师还要重视语文教育中的语言练习,语文课中的练习主要是对成段成篇文字的读读、说说,要按由外到内、由浅入深的有层次的练习过程,要以字词句篇入手,要了解相关历史、社会背景,要体味、玩赏语言,学生对语言这个工具掌握好了,有助于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人类文明的精华才会流淌到学生的心里,进而塑造学生心灵,哺育学生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我以事语文教学工作已几十年,深深感受到现在的中学语文教育似乎并不是一种人文教育,死东西太多,活东西太少。我以为:诗词曲赋,在中学教育阶段不必学那么多,只能是选读,由于它们是死亡了的语言形式,不是现代人所必须的。中学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对现代汉语言有理解的能力、欣赏的兴趣,或者说有比较高雅的语言文学情趣,让他们对语文作品的感受并不是仅仅限于情节,要让他们能够欣赏丰富的人文形象、复杂的人物性格,进而欣赏其中的思想。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有限的时间用在读书上,读古诗、读古文、读时文、读名著、读传记,读人生,真正感受文本,感受语文,要让学生在诵读古诗词时,懂得爱的精神、民族气节、友好和睦、忧国忧民、建功立业、坚持和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和投降、英勇献身、安邦治国、鞭挞黑暗、同情人民、蔑视权贵、追求自由、乐观豁达、热爱自然、尊重友谊、珍惜时间、勇于革新教学论文的人生哲理,所以我以为应该加大中学生的阅读量。一个中学生毕业的时候,假如没有十部中国现当代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量,不了解十个左右的现代文学语言大师,那么,他在语文方面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毕业生。
语文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语文教给学生的是什么是善,什么是人性。给学生的范文应该是一些写平民生活的优秀作品,要让学生回归到平民态度上去,不要让那些写英雄人物、写历史大开合的作品唱主角,这种范文常常会给学生一种错觉:只有英雄才值得我们去抒写,作为平凡善良的普通人,是不屑一顾的。我们要把关心普通人生活的作品放到教材中去,写一些真诚的善良的东西,要把对和平的追求,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放进去。美国的学生在被问到他们的人生理想时,常常会有说“将来要做一个木匠”、“要做一个流浪歌手”,而中国的学生大多选择做英雄、做科学家,为什么?我们没有平民教育、生活教育,事实上哪有那么多人能成为科学家呢?让一个没有天赋的人产生做科学家的梦想,不啻是害了他。假如一个人没有天赋却一定要做科学家,实际上给他的人生带来的只能是不幸。
我们要树立作文教学新理念,要重视人格培养,要文如其人,要学作文与学做人。长期以来,富有人文性作文教学却沦为工具性纯技能的培训,结果导致文道背向,人文分离。实在,作文也是育人的摇篮,孩子们在作文中雕塑自己的心灵,以观察感知、体验顿悟到捕捉信息、提炼素材,直至构篇立意,运笔成章,每个环节都可能让他们感受真情,感悟真理,陶冶心灵,升华思想。作文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贴近时代生活,接受人文思想熏陶的过程。作文教学要弘扬人文精神,重视人格的养成,这既是时代的需求,也是作文本身的体现。教师就应该在作文练习中为学生提供驰骋其心志的空间,引导学生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出发,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引导他们走向一个崭新的精神境界,用闪烁着聪明的语言,去阐述生活现象中有着的哲理,去抒写所发现的人,去描绘社会的奥妙和作用。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应该夸大密切师生联系。师生交往是学生人文精神不断提升的过程,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师生交往的本质就是教师的人文精神对学生的人文精神激活、丰富浸润的过程。教师是人文教育的设计师、组织者,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情感交流,充分发挥,尊重学生个性,绝不以教师的思绪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总是以欣赏的、亲切的态度激励、夸奖学生,使课堂更具有人文精神。
我们要让学生通过教育,了解自己的人生与社会需要的切合点;通过教育,产生个性化的人生观念,最后形成自我决断、自我选择、自我造就的信念和勇气。教育的结果不是知识,不是道德,而是一种自我的能力,就是说,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脑子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选择自己独特人生的道路,语文教育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语文教学要适应新《课程标准》,教师应积极通过读书和上网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信息素养,掌握足够的人文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启发;要把人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精神,切实转变观念,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为素质的培养,这样语文教学才能走上一条可持续进展的道路,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21世纪的需求。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