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美育功能推动语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25 点赞:5910 浏览:214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坚持把美感直觉的形象性、心理积淀的系列性、耳濡目染的愉悦性等引进课堂教学,让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创造活动产生更多的吸引力、更强的感召力、更浓的诱导力,就能将学生带人心驰神往、欲罢不能的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得到收获。对语文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以而更加喜欢语文,推动教学论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创设审美情境,再现课文形象

1 情境渲染——调动感官感受美
在语文教学中,适当使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接受知识,得到美的感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多样,教师应当针对不同体裁的课文采取不同的策略。写景状物的课文配以图片、投影、影像等,通过朗读、讲解,引导学生视、听、思,感受景物的特点,以而感受祖国山河的自然美和人类创造的艺术美。例如,教学《阿里山云雾》一课时,教学可让学生在欣赏彩图的基础上。边看课文边听布满感情的朗读,听后让学生轻声跟读,以中初步品味阿里山山水的美姿。而对于写人记事的文章,则要通过人物的形象、动作、语言、心灵,理解课文的人性美。例如,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时,教师可以以情育情。配以相应的音乐,渲染意境,促动学生捕捉课文传递的美的信息,丰富想像与联想的审美感受。让学生眼前浮现汤姆钓到大鲈鱼时的惊喜,爸爸命令他放掉大鲈鱼时的不情愿、无奈,爸爸斩钉截铁、不容商量的神情,以而产生情感共鸣。
2 教师范读——以声传情熏陶美
叶圣陶先生说:“叙事抒怀文章最好还要美读,就是在读的时候要把作者的情感表达出来。”通过加强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美,教师正确而声情并茂的范读是再现形象、引入情境的重要策略,它可以推动教学论文儿童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引起他们思想感情的共鸣。也是语文美育过程中贯串始终的策略。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会以声传情、以情感人,引起学生感情共鸣。要把“目视”“口读”与“心惟”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作为教师,应运用有形、有声、有情的情境,充分传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例如,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时,教师声情并茂地给学生朗读课文,学生沉醉其中。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望无际的大海、美丽的岛屿、自由翱翔的海鸟、婆娑的椰树……完全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绘的迷人风光之中。
3 表情朗读——入情入境体现美
表情朗读是一种高层次的朗读,它建立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和教师恰当指导的基础上,朗读时融入课文描写的意境,很自然地将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融合在一起。教学时教师要有目的地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也是阅读教学中美育实践的一个重要策略,它能吸引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美的情境,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可多采用选段朗读和分角色朗读。如采用选段朗读,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自然段进行朗读,学生兴味盎然。在读后,通过教师评、学生互评、自评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积极点评和鼓励,这样使儿童更加贴近作者的心胸,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儿童的心灵逐步得到陶冶。

二、唤起审美想像,激发美感体验

人类的发明离不开想像,儿童在审美活动中同样也离不开想像。在阅读教学中想像和情感的唤起是以艺术作品为依托的。唤起想像,学生才能深入课文意境,理解所学内容,才能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建构起与作品接近或类似的意象,接受美的熏陶。
1 巧于点拨
教师应少做直接解说,要捉住关键点,巧妙点拨。引导学生自己去想像、理解、体验,以而获得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在《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在初读课文后,以“谁是本文的主人公?”为引子,学生有的以为是爱因斯坦,有的以为是小女孩。我顺势点拔:认真读课文,想像课文中的画面,找出充足的理由说服对方。学生深入探讨课文,品词析句,以作品中人物的角度出发思索不足。通过后来的辩论,学生感受到课文描写了小女孩和爱因斯坦“相撞——相遇——相邀——相处”的生活画面,层层深入,展现了爱因斯坦不拘小节、不修边幅、潜心科学探讨的精神和乐于和孩子相处、富有童心的品格。感受到了“伟大出自平凡,平凡孕育伟大”这一道理,以而更贴近了作品的思想内涵。
2 善用“空缺”
教师要公道运用语文教学的“空缺”,进展学生的想像力。“空缺”是一种艺术体现手法,它能创造出一种“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开有放,点到为止,惜“语”如金;或者有意对某些教学内容有所保存,给儿童留下充分想像的余地,任凭他们去联想、去理解、去揣摩、去补充。例如,在《印度洋上生死夜》一文的教学中,教师捉住“20分钟后,船来了”这一句,启发学生展开想像:“这20分钟,主人公皮埃尔会做些什么?”学生想像到:皮埃尔可能忙着为妻子包扎伤口;会抱着妻子,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妻子的名字;可能焦急地望着远方游船即将出现的地方,可能不时去摸摸海水……对这一“空缺”的公道想像,帮助学生感受到皮埃尔对妻子深沉的爱和对游船上近千名游客的博大的爱,进而感受到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悲壮的美,主人公的人格美。
当然,教学时故意留下某些内容不讲,不是对知识的舍弃,而是一种欲擒故纵的艺术策略。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