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

更新时间:2024-01-28 点赞:15891 浏览:7005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人文精神是以人类文化为基础,以珍视人的自由和实现人的全面进展为终纵目的。语文教育需要人文精神,时代呼唤人文精神的复归。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一是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凸现人文之范;二是挖掘教材的人文内蕴,体悟人文之美;三是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彰显人文关怀。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精神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体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语文课堂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人文精神的回归又赖于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
1.“人文精神”的内涵。关于“人文”与“人文精神”的话题的讨论由来已久,很多专家学者都曾对此作出过阐述。《辞海》上说:人文“旧指诗书礼乐等,今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在西方,体现人文精神的“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它有两个方面的涵义:①指与中世纪神学不同的,以人与自然为对象的世俗文化的探讨。②指贯串资产阶级文化中的一种基本精神,即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性主义。(见《辞海》)可以说,对于人文精神,每个社会、每个时代都有它各自的理解和内涵。现在我们一般以为,人文精神是以人类文化为文化基础,以珍视人的自由和实现人的全面进展为终纵目的。它追求一种对真理的熟悉、对道德的完善和对美好情感的体验(即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

2.语文教育需要人文精神。

2.1时代呼唤人文精神的复归。最近几年来,各界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和呼唤是有着时代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的。二十世纪末本世纪初,对我国现代化进程来说正是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商品大潮的冲击,在文化、人文学术领域以及整个社会造成一种人文精神的失落,人们的价值取向变了,就象一位学者说的那样:“中国人纷纷扑向金钱,不少文化人则方寸大乱,一日三惊,再也没有敬业的心气、自尊的人格。”
在物质财富逐渐丰富的同时,有的人在精神上却日益贫穷,于是出现了“穷得只剩下钱”的说法。因而,时代、社会的进展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齐抓,要两手都要硬。作为教育界,特别是语文教育界,在这个时候也展开了对学科性质的反思,夸大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育,可以说顺应了时代潮流,也是语文教育进展的必然要求。
2.2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性质应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这种观点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认同。因而以学科特点上来说,语文应该是一门人文学科,它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并且通过人文知识体现出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学科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增加历史、文化的聪明,展示高尚的情操,探讨人生的哲理,提高个人人文素养,受到高雅的审美情趣的熏陶,也即人文精神的陶冶和培育的过程。
以这个角度来讲,固然培育人、教育人是各个学科共同担负的责任,但是语文学科有着独特的作用,由于语言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础,作为母语,它积淀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精粹,它不仅仅是载体,实际上是意识、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因而“文”和“人”有自然的血肉联系。
综上所述,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和人文精神联系最密切,人文精神也需要通过语文学科来弘扬。

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3.1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凸现人文之范。提升教师的人文修养,塑造美丽的教师人格,这是作为教师的首要任务。由于教师的心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生命样态直接影响学生的生命样态。好老师就是受学生喜欢的老师,它也许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却有着丰富的内涵:教师的微笑是学生欢快的表象,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是学生积极心态的兴奋剂,教师的情绪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教师的友善是学生品格形成的关键因素,教师兴趣广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教师的坦率和宽容更轻易使学生也拥有这样的品质。在这里寻不到“教师教会学会”的笼统的说法,也不是由于教授了知识而让自己的人格得到提升,而是由于你的鲜活个性、你的举手投足、你的高贵典雅大方、你的学识和幽默、你的和热爱,使你的生命本身多姿多彩,成为人们尊敬的典范。
3.2挖掘教材的人文内蕴,体悟人文之美。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倾注了作者丰富、饱满的,都是作者思想聪明的结晶,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我们必须充分挖掘语文课中丰富的美育资源。①寻找课文中的自然美。“一切景语皆情语”,阅读写景的文学作品,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而且要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生活情趣,提高美的鉴赏能力;②体味课文中的社会美。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有着的美,社会现象是纷繁复杂的,既包括物质现象,又包括精神现象。在文学作品中,体现人伟大的品格、崇高思想感情的文章最轻易激发学生的美感;③发掘课文中的创造美。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显示劳动人民伟大创造力的作品,尤其是有关园林、建筑等题材的作品,写得极富魅力。在课堂中对这些作品的阅读可以加强学生对创造美的理解;④探究课文中的艺术美。艺术美是作家、艺术家创造出来的美,最轻易唤起读者的美感。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挖掘这些美的因素,引导学生深入浅析课文中的美学现象,提高他们对美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这些美育资源也就成了美化教学的条件和资源储备。
3.3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彰显人文关怀。人文精神的培养需要阳光、雨露与土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同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一种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情绪和态度体验,以而主动学习的教学心理氛围。精神的鸟儿只有在辽阔的蓝天上才能张开思想的翅膀,自由地翱翔。语文教学要给学生心灵“松绑”,还学生心灵的“自由”,容忍他们的“出格”,鼓励他们质疑追问的勇气。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成功的教学依靠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联系,依靠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有了安全和愉悦感,才会敢于真实地体现自己,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自由深入地思索不足,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课堂上才会布满欢笑与。学生在布满爱的和谐氛围中,潜能如花绽放,个性自由舒张,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好的人文熏陶。可见,语文课堂教学应以生活中的人为本,始终关注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此,我们应更新观念,调整视角,在课堂上体现人本主义理念。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