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唤醒艺术

更新时间:2024-02-17 点赞:9882 浏览:427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人的潜能是巨大的,需要教育来唤醒开发。教育的唤醒既要注重智商,又要注重对社会情商、交际能力、协调能力的开发,是对孩子人格、潜能和聪明的全面唤醒!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以这个作用上说,教师的主要职能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状态,充分发挥潜能,扬长避短。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感受到激励介入和分层指导是唤醒教育的有效手段。

一、激励介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有效的教学唤醒,多是由学生引起的。我们可以借助高效的课堂评价来推动教学论文有效的教学唤醒,引导学生积极介入课堂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的即时评价利于及时纠正学习错误,鼓励学生,推动教学论文学生全面进展;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很多因素及进展变化,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能创设起良好的课堂氛围,融洽师生联系,促使学生自主合作地学习,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策略是赞美和鼓励。”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诚恳的指正,鼓励的话语,满足的微笑,赞许的眼神,默许的点头,使孩子们感受到器重、关切和敬佩,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的学习不尽人意时,教师只有对学生满怀期待与爱意,才能发现学生的闪亮点,找到值得表扬和鼓励的地方。
教师的评价主要是把握大的方向,体现“引导”;真正体现主体的还是学生的评价。比如学生自我评价,现代教学论述以为,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学生介入评价的积极性,还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熟悉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推动教学论文学生个性的健康进展。比如学生互相评价,教学中组织学生相互评价,可以增强学生在集体中的安全感、信任感、归属感等,感受到来自同学的真诚赞同或指正,激发竞争意识,或者同桌互评,或者小组互评,或者全班互评,或者结对竞争的双方互评。学生为主的评价,能活跃思维,培养学生敢讲,善讲的好习惯,在尊重同学和指出对错中激发潜能、锻炼人格,使学生通过评价扬长避短,获得多方面的满足,以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
无论是老师的评价还是学生的评价,都是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人格和个性,以学生进展为本,本质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多给学生空间,让他们自由地翱翔,让学生在评价中激励自己,学以致用,促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视学会迁移知识,活读书、巧运用。

二、分层指导

这里的分层既是不同能力的学生的分层,也是同一学生不同阶段的能力层次的分层。学生有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知识基础与能力基础,在唤醒教学中必须留意区分不同对象、不同阶段,体现针对性、个性化和递进性。语文的阅读教学是最能体现个性化的,也是最需要对学生分层唤醒的。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中夸大指出:“读的用处最广大,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它。”
不同学生的分层指导主要是提出不同的让学生努力一下就能达到的要求。比如对阅读的感知体验,我就要责备体学生能初步感受课文语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用普通话读课文,口齿清楚,声音响亮,不读错字,不回读。对阅读的情感共鸣,我就要求中上学生通过朗读体验课文语言所体现的客观生活画面,极力让学生的思想感情逐渐与文章的思想感情相融,以重读、轻读、语速、语调等方面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对浅析鉴赏这一难点,我就要求部分同学“正确作答”,不脱离文本,不偏离文意,其他同学鼓励个性解答,就是对文本怪异的多元化理解和独特体验而体现出的“个性”解答,脱离学习语言的本位,阔别语文教学目标,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也不一笔否定,先“敢说”然后才“会说”。
学习是一个过程,要用进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学中,对于学生正确浅析、回答自然要表扬、鼓励;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还要与他以前的基础相比较,要看到他自身的努力,不断的进步,并给予鼓励支持,分层指导、要求。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固然不可取,但一味地“好评”也并不能就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的。过分的是非不分的表扬能误导学生,滋长学生盲目的骄傲情绪。教师的指导要避免廉价的表扬,根据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以事实为依据,以严谨审慎、实事求是的态度,充分肯定的同时,巧妙地指出不足与需要改善的地方,激发学生长久的内在的积极性,推动教学论文学生不断地进步。
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是分层指导的良好催化剂。指导语言丰富、新鲜,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指导语言生动形象,恰当运用比喻、排比、对偶、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领略到了语言所创设的丰富意境,唤醒了学生的联想,利于融会贯通;指导语言正确精辟,有极强的浅析判定力、灵敏的思维力,学生接受起来就易心悦诚服。
美国罗森塔尔的教育理念是潜能唤醒教育的经典,当他将“这些孩子都是天才”的判定推介给教育工作者后,那些普通孩子果然凸显出了“天才体现”。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自然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多渠道激励学生介入教学,积极体验,另一方面也应分层要求,分层指导,让学生扬长避短,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只有教育者真正关爱学生、欣赏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多架设唤醒的桥梁,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

一、才是真正的唤醒。■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