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14 点赞:14452 浏览:6009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进展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推动教学论文学生身心全面和谐进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以其教学内容具有形象性和教学目的含有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自然成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小学语文教材由一篇篇生动形象的课文组成,每一篇课文有其独特的字、词、句、篇,为学生熟悉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为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提供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凭借物。下面就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谈一些感受。

一、认真钻研,发掘语文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有机渗透于教学全过程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德育、智育、美育等教育因素,是进行学科渗透的好材料,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和挖掘,努力使语文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推动教学论文,既提高教学效果,又推动教学论文学生心理健康进展。
小学语文教材有几百篇课文,每篇课文都可以有侧重地进行心理教育。如:人教版低段的《小壁虎借尾巴》、《骆驼和羊》等等的课文,都是通过一个故事给孩子讲述了一个道理,由于孩子还处于低年级,对待故事有很深的印象。教材中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需要我们教师细心钻研,认真发掘。
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熟悉世界、熟悉生活、了解人生,这些课文不仅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他内容。当然这种教育并非直接体现出来的,需要老师进行深入的挖掘,并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二、精心组织教学,自然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语文教学过程则提供了丰富的心理素质渗透渠道。在教学过程中,要留意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我们要努力把心理健康教育自然地渗透于语言文字练习的全过程,而不能凌驾于语言文字练习之上。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调整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蕴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不像思想品德教材、政治教材那样直截了当。因此,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正确地把握文章字里行间潜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内涵。例如:

1.营造和谐同等的学习氛围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里,学生身心放松,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知识,并能积极提问,敢想敢说,主动介入学习。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学习,知识吸收率高,学习效果明显。反之,假如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就会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不是独立有着的,而是与其他教育因素综合并存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途径是濡染。即教师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体现力,发挥文章中的“形象”的感染力,通过浅析词句的内在作用和感彩,剖析人物的心理、语言、外貌和行为以及赏析优美的环境描写等途径,让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以而受到情感的陶冶和人格的熏染。如《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教师可先运用挂图、录像、配乐朗诵等教学手段,将学生引入意境之中,挖掘情感因素,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思索中相互影响,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以而受到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的教育。

2.创设美、趣、智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教师在教学时可创设美、趣、智的教学情境,真实地再现某种场景,缩短教学中人与人、人与教材的心理间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接受教育、得到进展。小学生十分乐意参加角色表演。角色扮演过程既是学生深入理解人物个性、内心的过程,又是帮助学生将课文中优秀人物个性品质内化的过程。通过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走进教材,走进人物的心理世界,更真切地受到感染,于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以而获得相应的行为方式和情感体验。如教《草船借箭》时,进行分角色表演,以此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剧重人物的熟悉,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使他们对听课、读书发生兴趣。

3.创造第二课堂的学习机会

第二课堂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语文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堂,还应当开展适当的语文活动,以拓宽视野,增加练习机会;利用第二课堂,通过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竞赛活动,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并迁移到人格品质、心理素质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通过组建校园文学社团、成立播音兴趣小组、建立课本剧表演团等方式,构建学生展示才华的平台,帮助学生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举办名著阅读成果展示、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写作竞赛等教学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引导学生在竞争中不断充实自己、进展自己、超越自己。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利用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让学生在活动中既学到知识,又学会做人,学会与他人交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公道选择作业,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的课外时间大多用于完成教师布置的各种作业,没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没有时间进展兴趣与特长,更没有时间和同学、朋友玩。这种近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进展,使学生的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同时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也严重妨碍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进展,轻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作业布置中,我主要采取以下策略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

1.精选精练

作业贵精不贵多,学生已经掌握解答某一类题目的策略,再让他做大量的相似题目,既浪费学生的时间与精力,还让他们享受不到学习的乐趣,把学习当作负担。

2.差别作业

对不同学生留不同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不同学生都能完成作业,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增加实践性作业

实践性的作业既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体验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布置给孩子回家写日记,让孩子联系实际,写出心中所想的,把句子写通顺,一学期下来,有些孩子写的日记有很大的进步,那是他们真正的专心去写了,要学生乐意去写。

四、加强个别辅导,及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现不正常的体现,应及时进行个别辅导,以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不足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才能帮助学生以根本上解决不足。去年下半年,本人新接了一个班级,第一次单元测验后,发现第一排有一位学生情绪低落,上课心不在焉,与平时判若两人。课后,通过找他谈话,了解到单元测验考差了,他觉得自己比上学期认真多了,可是成绩却进步不大,很困惑。我开导他:“这次考试成绩固然不好,可和以前比较,你觉得有没有进步?”学生说:“有。”我说:“那就是了,总得一步一步来,不能指望一下子提高很多,继续努力,慢慢提高。”他点点头,之后上课就认真多了。我平时也多留意他,给他发言的机会。这样他固然进步不快,但心里却没有负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学科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有意识地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推动教学论文学生心理健康地进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