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聋校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07 点赞:19445 浏览:8474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聋童由于听力受损,对有声语言的感知发生困难,使语言进展有着缺陷,只能“以目代耳”,限制了其与外界的交流,无法与正常人甚至无法与自己的父母、姐妹、兄弟进行正常的沟通和交流,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中,造成他们心理进展有着缺陷,心理不足严重,因此要以小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聋生心理健康回归主流
随着近几年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基。一个人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学有所成,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在工作中做出成绩,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对人类社会做出贡献。假如一个人的心理进展有着缺陷,将带来严重的后果。而聋童由于听力受损,对有声语言的感知发生困难,使语言进展有着缺陷,只能“以目代耳”,限制了其与外界的交流,致使他们无法与正常人甚至自己的父母、姐妹、兄弟进行正常的沟通和交流,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中,造成他们心理进展、道德认知水平进展相对滞后。如:嫉妒他人,与四周的人敌对,多疑、偏激、自卑、易怒等。况且,小学阶段儿童的社会地位的变化、承受环境压力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这一切都将促使儿童的生理和心理产生质的奔腾。在这个奔腾中,学校教育对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小学阶段的聋生进行良好的、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增强其自理自立、自强自信的意志,而且还会使其激发情感和动力,更好地去掌握文化知识及各项技能和专长,推动教学论文身心全面进展,塑造出全面进展的新人。
那么,如何在聋校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谈一些自己的感受。

一、培养积极的情感,建立和谐师生联系

爱是打开聋生心扉的第一把钥匙。聋生走进校园就疏远了家庭中父母的爱。他们感情细腻而脆弱,这时最需要老师的爱,他们很在意老师对他们的一言一行。感情是信任的基础。教育是师生共同介入的双向交流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情感性质和特点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教育实践证实:师生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教育成功的条件。教师与学生之间真挚的情感,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和亲切感,以而乐于接受教师讲解的道理,产生对道德观念的认同感。因而我们不要吝惜自己的语言和表情,通过各种形式来向聋生表达爱。比如:针对聋生中因缺乏家庭温暖的“情困生”,教师真挚的关爱、细心的关怀无疑像涓涓细水流入他们干涸的心田,教育的作用如春风化雨般的自然。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但却确确实实地表达了教师对聋生的爱和关注。教师要尊重学生,作为聋校的教师更应尊重我们的聋生。首先,对聋生的尊重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人格。对于缺乏自信、自尊心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对他们的尊重意味着信任和鼓励,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其次,尊重是教师走进聋生心灵的条件。只有尊重聋生,才能与聋生建立良好的信任联系,才能打开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肌体中欢腾活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世界。”我们要创设一个宽容、温馨的课堂生活环境,让学生自主、自由、自信,让学天生功、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成人,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让每个孩子都度过一个欢快的童年。我在进行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时,总是在学生随文识字后,拿出准备好的生字卡片,并且用富有童趣的语言说:“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生字宝宝们没有朋友,他们想和你交个朋友,愿意吗?假如你们能正确地喊出它们的名字,那么这些字宝宝就都成为你的朋友了。你可以把你熟悉的新朋友先容给你的同学,读一读,认一认。”然后,我请学生上台找字宝宝,并先容给自己的同学认读。此环节注重了在学生自我观察、自我发现、自我创造的基础上,让学生走上前台,展现他们的思想,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喜欢识字、乐于识字、学会识字。互动、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手段,在沟通交往中,学生与学生之间成功地进行了情感与思维的对话。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放下架子,做学生的“真”朋友。课堂上,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便能拉近师生之间的间隔。教师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让聋生昂起头来布满自信。有句话说得好:“赞赏犹如春风暖,漫骂比如严冬寒。”在没有笑脸的老师眼前,学生们的心灵会受到伤害。课堂教学中免不了会有批评,但一定要慎重地选择批评的方式和策略。只要我们同等地、布满爱心地对待每一位聋生,就能使我们的批评变得温和又有善意,犹如春风化甘雨,变得委婉而聪明;犹如青橄榄,苦过之后格外甜。这样,教师才能对聋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时的教育才能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二、在备课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点,备普通的教学环节,更要围绕学生,围绕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效果。以往只考虑教师应该怎样做、学生应该怎样学,把学生看成配角。而现在要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不足、什么样的反应、学生需要什么为中心来设计教案,同时联系学生现在的水平和学习能力,挖掘出各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切入点。实现这一点,就即是为“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打下了坚实可行的基石。那么,如何挖掘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呢?心理健康教育实在是蕴涵在生活中的教育,它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相关。因此,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带着新的眼光和思路认真研读教材,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及其心理不足,便可以语文教学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三、教师应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效益观

新课标要求我们转变课堂教学效益观,新课堂教学效益观将直接影响到教育长远目标的实现。一堂好课的标准不只是教师教的有多么出色、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要以多元化的角度、以全面素质培养的角度来评判。我们应该熟悉到:一堂好课,除了知识的传授与被掌握的程度、多少外,还应包括师生在课中积极情绪体验的情况教学论文,包括学生由此获得的在生活中的启迪以及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技能的兴趣,也包括学生在这堂课中心理健康进展的习惯培养与不足的纠正及其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动手能力、介入意识、思想教育等各方面的体现。教师应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效益观,努力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

四、利用教材,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在聋校中,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比较严重。比如,高年级的聋哑学生的行为和各种习惯,直接影响着低年级的聋哑学生,由于他们有着共同的语言交流方式。所以,我们应经常为他们树立其身边的聋哑学生榜样。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文章,同时也塑造了很多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为保卫祖国忠贞不屈,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有热爱学习,人小志大的红围巾;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总理等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教师应该在让学生熟悉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树立在心中。
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将对聋生心理的健康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氛围主要决定于人际联系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建立同学间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五、在授课的组织方式中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方式,积极创造条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适当增加提问和演板的次数。很多学生自卑、胆小、耐挫力差,害怕回答不足。教师应让此类学生多回答不足,在培养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逐步练习他们的自信心、耐挫力,推动教学论文其个性的健康进展。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