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语文教学革新

更新时间:2024-02-19 点赞:17577 浏览:8116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孩子们在接受启蒙教育时期,学习语文的重要量。作为语文教师我以多年的教学实践出发,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情况,在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方面做了大胆的革新教学论文和实践,并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利用现代技术优化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恰当使用,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优化教学内容,体现语文教学鲜活的生命力。因此我恰到好处的把多媒体引入课堂。例如:学习选自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草船借箭》一文中,“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这一部分内容是通过一段人物对话体现出来的,廖廖几句就体现出人物鲜明的特点。为了使同学们深刻熟悉诸葛亮和周瑜这两个人物,我先让学生仔细阅读这段对话,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一段,让学生以人物表情、语言表达、背景渲染等立体角度了解这段故事,了解诸葛亮和周瑜这两个人物,在对周瑜、诸葛亮这两个人物有了初步的印象后,回过头来再让学生重新阅读课文《草船借箭》,揣摩周瑜的每一“问”用意何在?而诸葛亮的每一答又说明了什么?这样学生就会深刻理解了周瑜表面的客客气气,而实际内心的暗藏杀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以容镇定,胸有成竹。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了传神的语言描写,使学生对文章的品读,对语言的感知不再是浅尝辄止,而且学生的语言得到了积累,欣赏水平得到提升,理解文章的能力也进一步加强了,语文课堂也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的被激活,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教会学生审美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佳时期是小学阶段,由于这个时期的学生年龄尚小,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形成,教师应充分捉住儿童的这一特点,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高尚的催人奋进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而小学语文课本集中很多名篇佳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为学生搭好平台。首先,作为语文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在实践中勇于探讨、积累经验、寻找规律。我在小学升初中的衔接阅读教学中,经常给孩子们讲一些美学论述,让孩子感悟到《春》是一种自然美,《安塞腰鼓》是一种粗犷美,《苏州园林》是一种建筑美等。确切的说是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浅析理解中,感受到每一种具体的美,如音乐美、结构美,内容美、艺术美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感知美、熟悉美、感受美和欣赏美。教师可通过讲评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进而来创造美,用语言行动来描绘生活,发现美,提高美的创造力。

三、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校教育的大方向,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主体,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是完全被动接受教育的,他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着眼点,使学生具有强大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尽管文中对海底世界的动物作了生动的描绘,但只靠教师的语言进行说教,有的学生还是难以感知的。那么,学生就会感到乏味,不愿意学,这样便无法以一篇知识性、艺术性很高的课文中获取知识。课前先布置学生完成一个预习作业,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一下海底世界。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海底世界的图片和影像资料,有的同学还去过海洋馆,也可以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上课时,学生收集资料展示海底世界的自然美。像五光十色的海水、蠕动的海参、箭一样的梭子鱼、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的章鱼……这样学生可以以彼此资料交流的过程中,不但拓宽了知识面,而且激发了探讨大自然奥秘的热情,激起求知的,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添设课堂情景

教学不仅是教完书本知识而已,更要让学生深刻感受,受到深刻教育,使语文学习生活化。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尝试情景表演,使学生亲身体验学习内容。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以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性能能得到进展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小说、戏剧文学及其它叙事性课文时,如《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两则伊索寓言,教师可引入情景教学法。对这种课文篇幅短小,故事性强,教师可放弃传统枯燥的课文浅析,而要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大胆尝试让学生自己挑选角色,组织学生自编课本剧,自己排练表演,在揣摩故事中的角色形象过程中,深刻的了解角色的心理,品味角色的语言,完成对课文的理解。碰上篇幅较长的叙事性课文,可以将其出断编成短剧演出,或者让学生即兴表演。

五、将音乐带进语文课堂,让学生乐中学

音乐是世界性的语言,是心灵的交汇、情感的共鸣撞击出的音符。文字是凝聚的旋律,音乐是活动的语言,固然二者的体现形式不同,却是异曲同工、紧密相连的。小学生活泼好动、爱玩爱唱,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将音乐带进语文课堂”就是将语言和音乐有效结合,提高语文的课堂效果,使小学生在欢快中提高语文成绩。在潜移默化中,用音乐培养小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记忆水平。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