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思索

更新时间:2024-02-01 点赞:23100 浏览:10564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进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别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契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学习方式,已走进课堂,并且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笔者通过几年的尝试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了一些不成熟的熟悉,在此提出以供讨论。

一、合作的实施需认真思索

语文课小组讨论的目的是什么?哪些不足值得在小组讨论?这是教师应认真思索的不足。众所周知,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教学形式对教学内容具有反作用,也正由于如此,以“形式切入”在新课程实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小组合作这种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流行起来。很多语文课,大都采用这一教学形式,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新的千篇一律,不管什么教学内容,都是讨论,只求形式上的花哨,表面上的活跃。笔者以为,语文课中,有的内容适合问答,有的内容适合讲授,有的适合朗读,有的适合背诵,不必千篇一律。假如把小组合作这种形式看成课堂内容实施的必经途径,那肯定难见成效。

二、合作的论题需要仔细设计

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着三种联系:合作、竞争和个人单干。小组讨论属于一种合作形式,它的上风在于:小组的成员能对一个不足以多个角度获取信息,熟悉和鉴戒其他同学的思索方式和思维方式,集思广益,以而给出一个较个人原先想法更全面更深刻的回答,这个过程体现了由共性的进展走向个性再达到更高层次共性的进展过程。这就告诉我们:小组中讨论的不足既不应是学生稍加思索就能给出唯一答案的不足,也不应脱离学生生活的学习实际,使学生感觉漫无边际,无以下手的不足。

三、合作成员需明确分工

小组讨论前应给小组中每个成员分配一定的任务,给每个成员进行角色定位。小组长:召集组员,小结讨论情况。检查员:督促小组成员遵守小组讨论规则,协调组内联系,督促纠正违规行为。书记员:记录小组内的不同意见,寻找症结,把讨论一层一层引向深入。发言人:代表小组,就小组讨论情况作总结性发言。这样就使小组中每一个都在可能的范围内成为强者,课堂中实施的讨论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教师要介入课堂讨论

由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结构有着种种不足,在进行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的介入就显得十分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提出讨论不足后,常常游离于学生讨论之外,等待学生讨论的结果。这样就很难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应通过巡视及时了解学生讨论的进展情况。当学天生功时,教师要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要及时指点迷津;当学生之间在观点上出现较大分歧时,教师应启发学生作进一步的思索和讨论,激起学生在更大范围内的深入讨论和反思,以而使小组讨论成为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平台。当然教师的介入必须把握好时机,介入得过早,剥夺了学生自己发现的机会;介入晚了,又会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无助的状态。
新课程要求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合作学习方式的推动,使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主宰者,而应该是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竞争者。在新课堂中,师生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使教学在同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作者单位:810600青海省平安县寺台中心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