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下教育与管理方式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16 点赞:13477 浏览:5814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高校大学生社区管理是近些年出现的一种新的高校大学生管理形式,是伴随学分制的实施应运产生的。在学分制之前,我国高校一直沿用学年制式管理,采取统一的教学管理模式,培养专业性人才。而现代社会里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更需要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的人,因而这就必须改变过去统一的大学生教育与管理模式,实行学分制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分制的实施使得相对集中的行政班级教育与管理转变为相对松散的教学班级教育与管理,这样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的基点必然落脚到学生宿舍,宿舍区域功能的整合即转变为学生社区,这就要求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构建新的关于学生社区管理的理论体系,以指导高校大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发展。本研究在对学分制与学年制做了比较分析后,论述了学生社区的相关概念以及学生社区的特点;回顾了我国高校学生社区发展历程,展现了其发展现状;通过调查国内西安交通大学等社区管理的状况,比较国外与国内高校学生社区管理,反思了高校学生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在鉴戒国外与国内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党十七届四中全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初步构建了顺应时代要求的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机制。文章研究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等,定义了什么是学生社区,指出了学生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多角度、多学科探索了学生社区的管理机制。【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教育与管理学生社区管理机制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6-7ABSTRACT7-111.绪论11-161.1研究背景11-121.2国内外高校社区管理研究综述12-141.2.1国外高校社区管理研究简述12-131.2.2国内高校社区管理研究简述13-141.3研究意义14-161.3.1理论意义14-151.3.2现实意义15-162.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发展16-252.1相关概念的界定16-192.1.1社区概念的提出16-172.1.2学生社区的内涵17-182.1.3学生社区管理的内涵18-192.2学生社区的发展与特点19-252.2.1社区在国外与国内的发展19-212.2.2学生社区的演变发展21-242.2.3学生社区的特点24-253.学分制下大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机制研究25-313.1学分制与学年制的区别25-273.1.1学年制253.1.2学分制25-263.1.3学分制与学年制的特征比较26-273.2学分制下大学生教育与管理机制的转变27-293.2.1学分制下大学生教育与管理定位的转变27-283.2.2学分制下大学生教育与管理理念的转变283.2.3学分制下大学生教育与管理运行方式的转变28-293.3学分制下高校实施学生社区管理的意义29-313.3.1重视主体,突出管理的灵活性293.3.2强化服务,突出教育的人性化29-303.3.3自我管理,突出机制的高效化30-314.学分制下学生社区管理的现状分析31-494.1国外与国内高校学生社区管理分析31-374.1.1国外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现状研究31-324.1.2国内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现状研究32-374.2高校学生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7-474.2.1社区思想教育工作不到位38-404.2.2社区管理体制不健全40-414.2.3社区党建工作未及深入41-424.2.4社区管理服务不到位42-434.2.5社区管理队伍不稳定43-444.2.6社区公寓管理不完善44-464.2.7社区文化建设薄弱46-474.3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的发展趋势47-494.3.1学生社区管理理念人本化484.3.2学生社区管理功能完善化484.3.3学生社区管理手段的现代化484.3.4学生社区管理队伍的高素质化48-495.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的模式探析49-605.1建立适应学分制的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模式49-515.2建立学分制下学生社区管理的长效机制51-565.2.1确立学生社区思想教育的新领地51-525.2.2构建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模式52-545.2.3建立学生公寓管理的新机制54-555.2.4健全学生社区自我管理的新体制55-565.3建设高素质的学生社区职业化管理队伍56-585.3.1把好社区管理职员入口关56-575.3.2加强对社区管理职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575.3.3树立服务育人的思想575.3.4调动社区管理职员的工作积极性575.3.5加强社区管理职员的绩效考核57-585.4建立健康向上的高品位社区文化58-605.4.1建设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595.4.2创建和谐文明的社区文化环境595.4.3开展高品位的社区文化活动59-605.4.4重视社区文化的研究与交流606.结论60-636.1研究方法60-616.2研究的创新之处616.3研究的不足之处61-626.4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62-63参考文献63-65致谢65-66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6-67附录67-7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