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平、公益之中小学公共秩序教育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17 点赞:6725 浏览:2164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我国“陌生人社会”的到来,在公共生活中维护公共秩序成为对公民的一项基本要求,同时成为公共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关于公共秩序教育的研究集中于维护公共秩序的行为塑造和情感培养等问题上,本文则探讨维持公共秩序的公平与公益思维培养问题,重点考察公共秩序教育的现状,具体考察学生在维护公共秩序时是否具有公平与公益思维,以及教师在进行公共秩序教育时是否具有公平与公益思维。本研究通过文献考察和理论探讨,确立公共秩序教育研究的框架,把公德教育的两个核心公平和公益思维分别分解成若干层次:公益思维分为利他思维与利群思维两个层次,同基于个体理性的利己思维相对;公平思维分为同等对待思维、差异对待思维与补偿对待思维三个层次,同基于非理性思维的规则和权威相对。在此基础上,以先后有序、保持安静、遵守时间和对号入座四类公共秩序作为项目,编制出《维护公共秩序公平、公益思维丈量|教学论文网|问卷》(学生卷)和《维护公共秩序教育公平、公益思维丈量|教学论文网|问卷》(教师卷),对S市的小学段、初中段和高中段三个学段的414位学生及128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最后对教师和学生维持公共秩序的公平和公益思维进行描述统计和差异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维护公共秩序和教师对学生进行维护公共秩序教育时,师生态度和行为都比较积极,但高中生的积极行为明显下降;利己思维和利群思维高于利他思维,利群思维随着学段的升高逐渐减弱;规则权威思维与同等对待思维并重,差异对待思维与补偿对待思维较弱,学生的补偿对待思维随着学段的升高逐渐减弱;男女学生的公平、公益思维无明显差异,但男教师的利己思维和同等对待思维高于女教师,且两者存在明显差异;班主任规则和权威思维明显,和非班主任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以为|教育论文网|我国中小学公共秩序教育在公益思维的培养上或已取得可喜的进步,但是我国中小学学生的公德意识和公德思维仍有待提高,重点表现在差别对待思维和补偿对待思维亟待加强。本文同时主张,中小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公共秩序教育中应弱化规则和权威思维。【关键词】:公共秩序公平思维公益思维
【论文提纲】:摘要6-7Abstract7-11导论11-12第一章公共秩序教育研究综述12-21一、秩序和社会秩序12-14二、公共秩序14-18(一)界定和内容14-15(二)价值15-17(三)形成基础17-18三、公共秩序教育中的不同态度18-21(一)德育培养和管理培养说18-19(二)"条件反射"和奖罚练习说19(三)榜样说19(四)认同和责任感说19-21第二章研究假设:公平与公益思维21-29一、"公共理性"21-23(一)公、公共领域21-22(二)公共理性22-23二、公平、公益思维23-26(一)公平和正义24-25(二)公益25(三)公平和公益思维:基于公共理性的思维方式25-26三、公平和公益思维之于公共秩序26-27(一)公共秩序的来源26-27(二)坚定对公共秩序原则的认同27四、公平和公益:现代道德教育的功能和任务27-29第三章问卷设计与抽样调查29-44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9二、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29-30三、研究对象30-32(一)抽样30-31(二)样本特征描述31-32四、问卷的发放和回收32五、问卷设计和数据处理32-44(一)问卷设计32-42(二)问卷的输入和处理42-44第四章调查数据分析44-87一、学生问卷描述统计44-52(一)公益维度的总体描述统计44-48(二)公平维度的总体描述统计48-51(三)保持安静-公平和公益51-52二、学生问卷差异分析52-62(一)学段差异分析52-61(二)性别差异分析61-62三、教师问卷描述统计62-71(一)公益维度的总体描述统计62-66(二)公平维度的总体描述统计66-70(三)保持安静—公平和公益70-71四、教师问卷差异分析71-83(一)学段差异分析71-80(二)性别差异分析80-82(三)班主任与非班主任差异分析82-83五、小结83-87第五章讨论和反思87-93一、对调查结果的讨论87-90(一)公益思维的培养或取得可喜进步87-88(二)公德意识和公德思维有待提高88-89(三)差别对待和补偿对待思维亟待加强89-90(四)弱化规则和权威思维90(五)性别因素结论存疑90二、研究的反思90-93(一)问卷设计90-91(二)调查对象91(三)研究方法91(四)改进措施91-93附录93-98参考文献98-101后记10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