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观渗透于中职语文教学之中

更新时间:2024-02-06 点赞:6392 浏览:1777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是提升中职教育的经济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的集中体现。然而,当前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还未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在日益强化技能教学的中职学校,文化课愈发显得无足轻重,语文教学似乎只是一项程序性工作,缺乏探究和创新。笔者分别从分析中职语文教学现状、职业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和职业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策略这三方面浅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字:职业教育;语文教学;职业技能

一、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在日益强化技能教学的中职学校,文化课愈发显得无足轻重,语文教学似乎只是一项程序性工作,疏于思考,缺乏探究和创新。在新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中明显呈现出对职业化教育的强烈需求,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却未能贯彻新教材的编排初衷,中职语文教学与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同小异,缺乏专业针对性、职业指导性和生活实用性,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传统,基本游离于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之外,传统的纯知识传授型的语文教学依然较为普遍地存在于中职学校,对于学生就业意识的培养和渗透,并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

二、职业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

面对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职业教育显得尤为必要。那么该如何有效的渗透职业教育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观

很多学生在走入中职学校时就没有摆正心态,认为自己从中专毕业之后,就能从事白领的工作。他们在家中娇生惯养,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再加上他们毕业时年龄偏小,源于:论文www.618jyw.com
在为人处事、待人接物、团结协作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思想及表现对他们今后的就业都是极为不利的因素。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独特性。它既具有陶冶学生审美情操的功能,又具有突出的思想教育的性质。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是有很大益处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课文的具体内容出发,结合社会实际,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美的事件和美的心灵来陶冶学生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健康的心理品质。如在教学《一碗清汤荞麦面》时,要让学生体会到面对现实、顽强拼搏、坚韧不拔、团结互助必能成功的人生观。在教学《那一年,面包飘香》时让学生知道“不要学坏,要有一技之长”的重要性。只有在教学中不断贯穿着这种职业理念的教育,才能让学生在学好课内知识的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当他们面临择业时才能调整好心态,做出正确的判断。

2、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中职学校由于其自身特点,招收的学生大多数是中考的淘汰者,与普通高中学生在基本素质上存在较大的差距。语文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当学生一入校便要求其进行课前演讲和自我介绍等,其实这时的他们连站起来流利的朗读一篇课文也行都不会顺利完成。这时教师要求他们演讲等等,都只是徒劳的,根本起不到锻炼的目的。此时,语文教师应该降低要求,从最基本入手。让学生掌握从最基础的字、词、句、段开始掌握,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积累,让学生多听,反复去锻炼学生开口朗读的能力,让他们能开口、敢开口。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专业技能培养,提升职业素质

中职生与普通高中生的最大区别在于,他们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为了突出这一优势,语文学科就要在加强专业应用文的写作训练,提高专业表达能力,加强应用文教学是满足学生实际应用的重要途径。比如:在择业之前就得准备好自己的个人简历和应聘信,这是他们给予用人单位的第一印象,因此写得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能否顺利就业,有的学生即使勉强就了业,由于基本功不扎实,写不了一篇像样的计划或者调查报告,那么就会对他们的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培养中职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就成了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职业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1.调整教学目标,培养浓郁的职业意识

针对不同专业性质和职业需求,适度调整语文教学目标,把语文教学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目标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浓郁的职业意识。通过以职业化教育为核心的教学目标的调整,可以提高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知能力,为其职业生涯的成功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2.变换教学角色,塑造感性的职业形象

在中职语文教学职业化教育渗透过程中,可以通过变换教学角色来进行学生职业形象的感性塑造。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平台,让学生丢掉学生的身份,进入文本中角色所处的生存环境,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交流、处世法则、职业需求等,产生对职业形象的感性认知,并以此认知来指导自我职业形象的塑造。通过角色的多元变换,深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增强学生对职业标准的感性认识,从而形成初步的职业人的印象,并成为自我学习成长的无形标杆。

3.创新教学载体,提升隐性的职业技能

教学载体是蕴含、传递教学信息的基础平台,是传递教学内容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有效的教学载体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期望值。如:“应用文”的教学,可通过构建仿真的职业环境,强化应用文的职业服务功能,其中“求职信”的教学,可课堂模拟招聘会,“总结”的教学,可采取个人述职形式;“写景文”的教学,可通过多媒体呈现图景,让学生以自我推销的形式完成;“说明文”的教学,可通过制作说明对象结构简体完成;“论证文”的教学,可通过辩论的形式完成;“剧本文”的教学,可通过情景再现形式完成,等等。通过教学载体的创造性地运用,培养学生以职业人的姿态、立场来审视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从而产生更为社会化、职业化的学习心得。

4.丰富教学内容,积淀必需的职业文化

任何职业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也影响着其他文化生活。现今中职教育已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的引入,但在职业文化的培育和规范上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依据中职教育对象的独特性,通过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扩大语文课的外延和内涵,针对不同专业的职业需求,增加相关的职业文化知识,为学生形成健康的职业观念和正确的职业行为做好指引。例如,在学习《孔孟》时,可补充“孔门祖训”的内容,宣扬“为官者要忠君爱民,经商者要童叟无欺,务农者要勤俭耐劳,为工者要精益求精,为学者专心求道”等传统的职业文化,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规范的养成,制约不正当的职业行为,而这对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消除学生今后在职场中浮躁的心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对传统职业文化的去粗取精,结合实际,加以时代性的诠释和创造,引导学生摒弃功利化的职业观念,追求职业规范的内在性和真实性,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是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的教育行为都应是为受教育者的职业发展服务的。只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切实有效地渗透职业化教育,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才会为其更快适应职业环境、争取更好发展垫石铺路。
参考文献:
刘灿明.浅谈中职语文教学的实用性[J].新疆职业技术教育,2006(01):174- 176.
陈啸峰.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文写作生活化的实践教学[J].考试(教研版),2009(11):163-165.
[3] 李淑梅.治“睡”谈———让中职生爱上语文[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8(04):105- 10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